
著名陶藝家李剛紫砂作品【六方金鐘壺】。此壺以純正紫泥制成,壺身六面相接,壺的棱帶有弧度,壺身由上至下逐漸外張,形成鐘口開放的效果,與之對應,壺鈕的形狀也是高而中空,形似鐘鈕。壺流、壺把也俱為方型,但是把端和流口作出起伏的流線,使整體造型剛柔相濟,生動而不死板。在裝飾上素潔高雅,顯示出深厚的傳統文化氣息。
方鐘壺屬于紫砂方器類,是紫砂壺傳統造型之一,創制于清代。鐘,在我國古代有著多重意義和作用。鐘是禮器、樂器、法器,也是量器、容器。所謂鐘鳴鼎食之家,指有地位的王公貴族家庭,鐘一方面表示等級規格,一方面可以奏樂。鐘在寺廟中是法器,在軍中有警示發令作用,官員的俸祿有以“鐘”來計算的,同時,鐘也指一種酒器。舊時稍有規模的城市中都建有鐘鼓樓,鐘用來報時和提示市民作息,在發生意外狀況時,敲鐘可起到警示號召作用,所以人們說“警鐘長鳴”。鐘的形狀多為圓筒形或橢圓形,可以達到樂聲洪亮悠遠的效果。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