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態觀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藝大師暨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回展新聞發布會現場展出了即將在全國巡展的觀音瓷像及部分書畫作品。
德化瓷素以“白如雪、明如鏡、溫如玉、聲如罄”,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被推崇為“中國白瓷之冠”而風靡海內外。
“中國瓷都”福建德化官方25日透露,105尊代表德化當代藝術水平的觀音瓷塑作品及百幅書畫作品即將在全國巡回展出。
“以觀音文化為題材,同時全國百位書畫名家、社會名人、高僧大德的百幅‘慈航普渡’書畫作品相映襯,這樣的展覽內容,對德化來說尚屬首次。”主辦方負責人介紹說,“百態觀音·慈航普渡”巡回展從策劃到現在,歷時近5年;21位德化當代瓷藝大師以“中國夢·德化瓷”為主題,攜手創作“百態觀音”。
當天,“百態觀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藝大師暨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回展新聞發布會現場展出了即將在全國巡展的觀音瓷像及部分書畫作品。觀音瓷像姿態神情各異,衣紋裝飾不同,規格大小不一,具有千姿百態、各臻其美的藝術效果,堪稱德化觀音瓷塑的經典薈萃,極具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
德化縣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以生產優質且風格獨特的白瓷而聞名,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該縣陶瓷生產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宋代起,德化瓷就大量銷往東南亞、中東地區,成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之一。
德化瓷素以“白如雪、明如鏡、溫如玉、聲如罄”,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被推崇為“中國白瓷之冠”而風靡海內外。元、明、清三代,德化窯均被列為皇室的貢品瓷,至今尚存故宮數百件以上,“天下共寶之”名不虛傳。
觀音是中國工藝美術界中深受歡迎的優秀傳統題材。史料記載,宋代的德化窯就有瓷觀音制作。到了明代,不僅在燒制技藝上取得豐富的經驗,而且在藝術上登上一個新的發展高峰,奠定了德化窯瓷觀音的藝術風格。以何朝宗為代表的瓷藝大師創作的瓷觀音,在國際上享有“東方藝術珍品”、“東方維納斯”等美譽。
參與此次巡展創作的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張南章告訴記者,“選擇德化的白瓷作為載體創作瓷觀音,兩者相得益彰,觀音文化能夠透過這種溫潤如玉的德化白瓷,更好地得到體現。”

據了解,“百態觀音·慈航普渡”全國巡回展巡回展以觀音文化為題材,以陶瓷和書畫為載體,以“慈航普渡”為主題,旨在展示千年瓷都德化陶瓷藝術魅力。首場展出9月2日至7日在普陀山書院舉行,隨后陸續在杭州、上海、南京、無錫、宜興、北京、廈門、泉州等地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