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G20峰會國宴用瓷正在設計制作中
(中國瓷網訊)由我國主辦的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于今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辦,屆時20個峰會主席國將齊聚杭州。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穩步推進。會議期間的國宴用瓷,也正在緊張忙碌的設計制作過程中。


杭州G20峰會國宴瓷設計工作進行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嵇錫貴、國務院國家用瓷總顧問張守智教授在緊張忙碌的工作著。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國宴餐瓷,非一般宴會所比,它不僅要代表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而且要承載深厚的東方文化,還要體現東道主的友好、熱情。我們期待,美輪美奐的中國瓷器再次驚艷世界!

嵇錫貴,1941年生,浙江湖州人,現居杭州。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設計專業。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客座教授,綠寶石藝術陶瓷館陶瓷藝術顧問。
嵇錫貴早年畢業于專業院校,師從著名陶瓷前輩研習中國傳統陶瓷裝飾技藝,承古韻而求新意,以一份堅守和執著,潛心于藝術創作,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她曾為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餐具《梅竹》(“7501”餐具)的主創者之一,設計制作上海錦江賓館外國元首專用釉下彩餐具《麥浪滾滾》及毛主席紀念堂陳設瓷,主持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明代青花的研究”項目等。其作品以陶瓷裝飾見長,功力深厚,風格多樣,精巧瑰麗,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國外元首及嘉賓,亦有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收藏。其從藝經歷曾被中央電視臺拍攝成《東方之子》專題片。
藝術經歷
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3年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陶瓷藝術、設計、教育終身成就獎”。
2012年她又設立杭州西溪貴山窯陶瓷藝術館和陶瓷藝術傳習所。
2012年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設立杭州西溪貴山窯陶瓷藝術館和陶瓷藝術傳習所。
2011年無償捐贈越窯青瓷刻花盤《花開富貴》給杭州市政府,被收藏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2010年被評為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被浙江省青瓷行業協會特聘為藝術顧問。
2004年參加李鐵映副委員長在北京與部分工藝美術大師的座談。
2001年開始青瓷粉彩裝飾技法項目的研究。
2000年中央電視臺拍攝《東方之子》專題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嵇錫貴》在《東方時空》欄目中播出。
2000年嵇錫貴與丈夫郭琳山共同創立杭州貴山窯陶瓷藝術研究室。
1998年作品青花斗彩馬蹄瓶《牡丹》和鐵骨泥刻花瓶《山果》被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史·陶瓷卷》。
1996年被中國輕工總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9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87年由輕工部工藝美術專業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評審,獲我國首批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
1978年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展覽,多件作品獲獎。
1976年接受制作上海錦江飯店(現錦江賓館)外國元首用瓷的任務。
1975年擔任設計制作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餐具《梅竹》(即7501)項目負責人。

張守智,清華美院教授,國務院國家用瓷總顧問,曾長期擔任國家政府用瓷的設計指導工作,歷屆中國陶瓷創作設計評比評委,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委,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是生活陶瓷設計領域學術帶頭人。張守智教授是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設計系的教師,在前輩們的指導影響下,幾十年來在他任教期間,一直擔任日用陶瓷設計課教學工作,在貫徹專業設計,面向生活需求、聯系實踐、與生產相結合的教育方針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為中國文化藝術事業作出過突出貢獻”表彰并獲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榮獲“中國陶瓷行業終身成就獎”。耄耋之年的張守智教授,自1998年退休至今,依然堅守在陶瓷生產第一線。在國家提出自主創新、向品牌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下,守護著中國作為陶瓷文化古國的CHINA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