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市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就創意產業進行專題講座,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為結合我市實際,對這一專題加深理解,本報特約我市政協研究室主任、中國文化管理學會文化經濟首席專家程云瑞先生,對創意產業與我市的陶瓷產業融合問題發表看法,以饗讀者。
創意產業是指“源自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賦,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創意產業不僅是一種嶄新理念,更是經濟生活的一種嶄新方式,是文化經濟交融的產物,在知識產權的作用下產生巨大的經濟回報。其發展規模和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研究唐山陶瓷產業,拓展陶瓷文化產業發展空間,急需用創意產業的思路來謀劃。
全球“創意經濟時代”悄然而至
國際發展經驗表明,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以后,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社會消費結構將向著發展型、享受型升級,人們對物質以外的精神需求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適應全球語境下世界生存法則的這一變遷,伴隨著信息革命和網絡時代的迅猛發展,創意產業率先在世界發達國家興起。到2020年牞全球創意產業創造的產值將達到8000億美元。
創意產業是英國的第二大產業。2002年,創意產業增加值達809億英鎊,僅次于金融服務業。2003年,英國首相戰略小組指出,以就業和產出衡量,倫敦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金融業。僅赴倫敦的境內外游客在一年中支出就超過60億英鎊,成功地推動了英國出口,有效地抵補了貨物貿易逆差。十年來,英國整體經濟增長70%,而創意產業增長93%。
創意產業納入韓國政府發展計劃,成為國家行為。韓國政府于1990年設立“文化產業局”,后來將出版、創意、觀光等部門合并成立了“文化觀光部”。1997年納入政府發展計劃。1999年通過文化產業促進法,成立“文化產業基金”和游戲推廣中心。2002年為政府總預算的1.09%。通過設備支持技術和公共硬件基礎建設,為創意產業的萌芽和成長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必需的養分。1998年分別成立游戲和IT產業振興院,為扶持動畫、音樂、卡通業,2001年成立文化產業振興院,投入上百億韓元的年預算。
創意產業實現新加坡世界一流城市的愿景。新加坡政府的定位非常明確:利用藝術本質向上提升生活的影響力,以藝術本質對人的影響為出發點,來思考藝術與城市和社會的交互關系,實現人文城市的復興。為此政府設立創意產業基金,1999年投入580萬坡幣,為56個創意組織補助租金319萬坡幣。每年額外提供40萬坡幣的補助,推廣藝術教育,連續三年投入50萬經費研究以亞洲為主的國際表演藝術市場,用創意產業打造成國際展演中心和世界一流城市。
創意產業成為國內都市追求的風尚
信息化使世界成為地球村,創意產業的勃興,必然形成我國城市普遍追求的風尚,稱為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突破口。
香港爭做亞洲的“創意之都”,實現“下一個繁榮”。香港是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匯點,創意產業由此較早興起。2000年香港創意產業已占GDP的2.0%,就業人口占全港的3.7%。2004年5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創意及設計中心”,推出“設計智優計劃”,啟動2.5億港元作為創意產業基金,全面推進創意產業發展。
創意產業正在成為北京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首都創意產業率先發展。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機構,規劃8個創意產業發展中心,先后出臺的36條扶持政策,啟動10億元創意產業專項資金,用于發展六大創意產業。2005年北京創意產業產值已超過960億元,占全市GDP的14%以上。在2006年的北京市“兩會”上,創意產業首次被確定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意產業正在成為北京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
上海創意產業戰略目標魅力無限。根據上海實際和國家對上海發展的戰略要求,特別是上海躋身于國際大都市、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的迫切需求,創意產業被列入上海市“十一五”規劃,于2006年底舉辦了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已形成50家創意產業集聚區,吸引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多家創意類企業入駐,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2007年,集聚區總量達到70至80個,入駐創意類企業4000至5000家。
重慶未來的提升情系創意產業一身。政府創意產業領導小組組長認為,創意產業能否搞好,事關重慶未來。到2010年,重慶市創意產業將形成6萬人的就業規模,主城建成50個以上創意產業基地(3個在全國形成影響),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以上。
廣州、深圳、長沙、蘇州、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也都熱情高漲,紛紛出臺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和優惠扶持政策,將創意產業視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新舉措。
拓展唐山陶瓷文化空間的創意背景
1.適應全球經濟生存法則的嬗變。隨著信息革命和網絡時代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創意經濟應運而生。全球經濟的生存法則由此發生質的變化,從單純依靠機器、廠房、勞動力、自然資源為主的汗水產業、勞動力密集和資源型產業,轉化為依靠創意群體和階層的高文化、高技術、高管理的知識密集型產業。人們不再單純追求對資源、能源和產品的更大消費,卻愈加青睞“知識價值”的大量消費。在這種背景下,研究陶瓷產業的發展,就不能只關注它的物質層面,而要深入到它的觀念層次進而文化本質。
2.陶瓷產業創新的內在動力。“十一五”期間,我國在整體戰略上將發生重大轉移,實現從世界制造業加工大國向創意型產權大國的過渡,成為創新型國家。對于唐山這個資源型地區而言,則要成為以企業為主要支撐的創新型城市。而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就陶瓷產業而言,其科技創新主要提供新的更高的使用價值,而文化創意則是提高陶瓷產品與服務的觀念價值。在以消費為主導的社會,人們更注重陶瓷產品的觀念價值,產生出陶瓷業內對創意的強大需求動力。
實現創意的陶瓷產業化,一方面是把文化創意直接融化為陶瓷產品,創意有了基本的物質載體,使消費者摸得著看得見;另一方面是用文化創意的內涵增加陶瓷產品的高附加值,把陶瓷產品直接轉化為文化形態。這時,創意不再是陶瓷產品的裝飾品和附屬物,而居于產品的核心地位,成為特指市場趨向的產業方式的核心。從這種意義上說,以往陶瓷產業賣產品、賣設備,融入創意要素后,則賣設計、賣增值服務、賣精神、賣心理感受。可見,創意在陶瓷產業構架中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設置,它決定了陶瓷產業的性質及其管理和操作。
3.陶瓷產業發展模式重大轉變的亟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陶瓷業經歷了粗放型、資源型、投資型等不同的發展階段。進入“創意經濟時代”,以資本和技術為主導的傳統經濟,日益轉型為以文化和創意為主導的文化經濟。
作為省際中心城市的唐山陶瓷業,面對社會文化需求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將發生重大變化,處在一個產業升級、全面調整的重要歷史時刻。具有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創意產業,對于陶瓷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表現在陶瓷這個“節點”上,打破二、三產業的原有界限,通過“越界”,促成不同資產和資源的重組與合作,實現創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務化,培育提升陶瓷產業融合三產的新的增長點,構建城市經濟和產業融合發展的嶄新平臺,形成體驗型、休閑型、知識型、精神型新的陶瓷產業增長摸式。
4.國內創意產業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創意經濟風起云涌:香港和臺灣均已把“下一個繁榮”寄托于創意產業,爭做亞洲的“創意之都”。上海將繼續舉辦首屆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已形成50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北京市政府規劃打造6個創意產業中心,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掛帥的創意產業領導小組;廣州、深圳、長沙、蘇州、杭州、西安、成都、重慶等城市也都熱情高漲,紛紛出臺產業發展規劃和優惠扶持政策,將創意產業視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發展唐山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分析
1.充分認識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意義。文化創意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與基本動力之一,已列入我國“十一五”文化規劃,受到各級政府和實業界的廣泛關注,在不同范圍呈現出空間上的產業集群現象,直接影響著唐山陶瓷文化產業未來的走勢。
加快創意產業與陶瓷產業的融合,是唐山市確立“北方瓷都”,明確城市定位的必然選擇;是打造陶瓷名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推進陶瓷新型工業化,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陶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內在要求。建議參照國內成功作法成立推進全市陶瓷文化產業的領導機構,統籌全市陶瓷文化產業工作,盡快制定全市陶瓷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出臺針對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性政策和措施,研究決定全市陶瓷文化創意產業重大事項,協調推進全市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2.適應交融時代要求,轉變陶瓷產業思維定勢。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同時還以“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的科學論斷創新思維方法論,強調用怎樣的思維模式來落實的問題。一個是戰略任務,在觀念上厘清“為什么干”,一個是思維方法,在思維上明晰“怎么干”。標志著我們正在從政治、經濟、文化時代邁入交融時代。由此規定了在謀劃唐山陶瓷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時,企業家不能就產業說產業、就結構說結構,藝術家也不能就文化說文化、就創意說創意,必須轉變陶瓷產業已往形成的思維定勢,形成政治經濟文化各種要素融合在一起的交融思維,把文化的要素融入陶瓷產品,透過陶瓷產品的表象品位文化。在陶瓷產業提供的平臺上,呈現文化的經濟化與經濟的文化化。具體表現在日用陶瓷應增加文化含量,提高產品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美術陶瓷應走出“象牙之塔”,迅速轉化成商品,變藝術圈內孤芳自賞為大眾的掌上明珠。
3.注重設計創新,推動陶瓷產業結構升級。由于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企業間擁有的技術和產品性能愈加接近甚至類同,市場價格差異微乎其微。在這種情況下,推動陶瓷產業結構升級,惟有獨特設計才能區別于陶瓷行業的競爭對手,獨樹一幟。可見,陶瓷業內同質化競爭的趨勢,必然導致產品從技術導向轉入文化創意導向,追求產品的個性化、人文化、精神化的獨特設計理念,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存發展的亟須。陶瓷工業設計不僅是對各種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的整合,更是多元的、動態的、系統的、綜合的集成創新活動,涉及到產品的造型設計、花色品種設計、個性特異設計、工程結構設計和市場概念與需求以及形象品牌、企業文化的策劃等多個領域。因此工業設計居陶瓷創意產業之首,應從陶瓷產品的人文、風格、顏色、搭配、形狀及極簡主義的流行等多個視角,對陶瓷工業設計趨勢作出清晰闡述。
4.整合資源,培育具有唐山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形態。創意是一種附加值,需要與各種不同的產業產生碰撞、互動和結合,這樣才能創造出巨大的直接效益與關聯效益。有專家稱,創意企業創造的1美元財富,背后將是數千元甚至數萬美元財富的延伸。因此必須先期實現資源整合,打通要素流動的瓶頸障礙,使分布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不同部門、不同所有制組織中的要素資源能夠合理流動,按生產要求進行配置,發揮其應有效率。
從文化要素的整合看,尚有相當部分處在閑置狀態,如對冀東文物進行仿古創意,對“三枝花”進行系列挖掘,對近期《俏夕陽》的綜合利用等,空間都很大。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唐山籍書畫名家,有160多位,均為中國書法家和美術家協會會員,其中不乏在國內乃至國際聲名顯赫者,用他們的作品為陶瓷產品鑄造靈魂,進行系統開發,分步推向市場,不僅會逐漸形成唐山陶瓷的文化特色,提高陶瓷產品的文化品位,盡快占據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同時是對唐山人文底蘊的弘揚,益于促進文化經濟界的互動,以此提高城市自身的能級,進而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作用,帶動整個區域加快發展;更益于架起唐山與國內外連接的橋梁,走向世界。
5.籌建中國北方瓷都博物館,實現陶瓷文化的地理聚集和升華。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物質基礎是要實現產品的地理聚集,通過資源整合彰顯集群優勢。目前這種聚集效應在陶博會期間比較明顯,會議結束,各自為戰,優勢分散,急需籌建中國北方瓷都博物館。
可設陳列展示和經營銷售兩大部分。陳列部分包括迎賓展廳,用陶瓷壁畫的形式描繪唐山陶瓷過去、現在、未來的輝煌歷程;古代展廳展出唐山歷代陶瓷珍品,復制遷西西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用陶罐排列而成的多組祭祀場景及其瓷窯舊址,演繹中國歷史上第一件衛生瓷誕生的經過,重塑六百多年名揚世界的陶瓷產地品牌形象;現代展廳薈萃唐山及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的代表作,尤其是近八屆陶博會的陶藝成就;國際展廳匯集美國、英國、瑞典、韓國、港臺等國家和地區著名陶藝家的藝術精品;高科技展廳集科普、趣味、參與性于一體,采用聲光電像和虛實、模擬相結合的現代化技術,展示陶瓷新材料在空間、軍事、環境、生命科學、電力能源等五大領域的前沿成果。經營部分可設樣品展廳、洽談交易廳、陶瓷書畫拍賣廳、工藝體驗廳、休閑陶吧等。由此可達一箭三雕之目的:增添新興旅游景點,緩解市內旅游資源的嚴重不足;直觀、便捷、省時,暢通產銷渠道;為唐山百年城市追根溯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一個集陶瓷研發、生產、集散、培訓和陶瓷文化建設于一體的國際化瓷都形象。
6.成立陶瓷文化產業協會,促進國際交流。推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遵循政府推動、規劃領先、資源整合、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為規避目前存在的體制弊病,加速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鏈接,建議成立由政府、陶瓷產業、文化藝術界、教育界、科技界、金融界、收藏界等組成的跨行業和跨所有制的陶瓷文化產業協會。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協會通過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組織系統創意、技術研發、合作交流、咨詢培訓、中介服務、會展招商、高峰論壇等活動,加快唐山陶瓷產業建設。
利用唐山與美國錫達拉皮茲市、英國林肯市、瑞典馬爾默市、日本九田市等國際友好城市的優勢,疏通和拓寬國內外市場渠道。巡回舉辦中國唐山陶瓷文化展,繼爾延伸到東歐和東南亞地區,一方面以此為窗口,擴大唐山陶瓷在國際的影響,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弘揚中華民族的陶瓷文化,促進與各國的文化交流,樹立唐山在世界的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