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立雪·破壁”李明陶瓷雕塑藝術研討會在鄭州舉辦。河南文化界、藝術界、陶瓷界專家學者跨界雅集,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明的作品,縱論中原陶瓷藝術的堅守與突破。

王守國(右一)主持
研討會由河南文藝評論家協會、河南美術家協會、河南日報文藝部、河南美術出版社主辦,由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副總裁、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王守國主持。

研討會現場
河南省文學院首任院長、文學評論家孫蓀,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王國慶,河南大學副校長張寶明,中原大地傳媒總編輯耿相新,河南省美協主席劉杰,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山水畫家李明,河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文平,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席衛權,河南省陶玻協會會長王愛純,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資深收藏家李伯建等與會。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明參與研討會作品《迎福羅漢》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明參與研討會作品《達摩哺雀》
在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就李明的陶瓷雕塑藝術抒發了各自的見解,就李明作品的藝術特色、創作手法、精神內涵、學術價值、社會影響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孫蓀
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河南省文學院首任院長孫蓀對李明的陶瓷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李明的陶瓷作品可以說是陶瓷發展史上的大事件,其陶瓷作品形神兼備,釉彩豐富準確,這些陶瓷作品傳承著我們陶瓷文化的歷史元素,融合著當代藝術的精湛技藝,我覺得李明有大志向,有大作品。”。

王國慶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王國慶談自己的感受時使用了“震撼”二字,“一進到這個大廳,目光馬上就被吸引了,挪都挪不走,一個一個地看,確實非常震撼。原來陶瓷也是可以這么做的。和我幾十年對鈞瓷形成的印象完全是一種顛覆。與多數在用器上,瓶、缸、杯、盞的傳統鈞瓷不同,李明的陶瓷作品是一種突破,同時也是一種傳承。”

張寶明
河南大學副校長張寶明發表了“我就是達摩,達摩就是我”的主題發言,他說到:“我讀李明的作品,感覺有他自己的神韻在里面,我就是達摩,達摩就是我,就像王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道、器的統一一體化,這種互動和對等,我覺得在當代的藝術作品中是不多見的。李明精神世界的豐富性,來自于大道至簡的道。達摩與李明已經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

劉杰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劉杰結合河南的整體藝術現狀與李明先生的陶瓷藝術闡釋了自己的觀點:“此次研討會既讓我們更全面的了解了李明,了解了中原陶瓷藝術,更是為我們河南陶瓷藝術與雕塑藝術點亮的一盞燈。李明先生的陶瓷藝術成就是我們河南陶瓷藝術界的驕傲,希望我們大家能夠更多的來關注我們中原的特色藝術——陶瓷藝術,更希望我們各界藝術家們與陶瓷藝術能夠更多的融合碰撞,有機的結合,為河南藝術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藝術力作,為我們極具特色的陶瓷藝術發展融入更多、更全面的藝術力量”。

李明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山水畫家李明作為陶瓷藝術家李明多年的老友做出了深刻評價:“河南藝術界有兩個李明,還經常被人搞混了,我作為‘小李明’來談一下老友‘大李明’的陶瓷藝術。‘大李明’的藝術方向是跟目前河南藝術方向——‘中原風’是一致的,其達摩形象、鈞瓷藝術都是我們中原藝術的典型元素、標識符號。其扎實的藝術功底,再合著踏實穩重的心,‘大李明’能取得如此的藝術成績那是必然的,不過我作為一名畫家,還是希望我們的陶瓷藝術能跟書畫藝術能夠有所結合與聯動,齊頭并進的發展起來”。

席衛權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席衛權先生說到:“和李明老師的短暫交流中,我能感覺到李老師作為一個陶瓷雕塑藝術家,身上所具有的這種工匠精神和氣質,他簡單幾句話,能讓我感覺到他發自內心的熱情,所以才有他作品里面所體現出來的這種匠心獨運、溫潤如玉、技藝手感一流。在題材方面,達摩作為一個傳統的文化符號,實質上是很為世人所熟知的,如果在這種限定和慣性的認知之下,做出來一種大家普遍的認同感、親切感,這其實也并不容易。這里面有一個所謂的接中原傳統文化地氣的東西在里面,外方內圓、精神內斂、氣息中正,做得也非常好。”

王愛純
河南省陶玻協會會長王愛純女士說到:“‘立雪·破壁’意為‘堅守與升華’,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方面,李明做的非常成功,希望我們所有的陶瓷人、藝術人能夠多聯動多結合,共同為我們的陶瓷與藝術事業做推動”。

郭愛和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說:“無論是鈞瓷還是三彩,中國人物藝術陶瓷進入了一個高峰,大家都知道,做人物陶瓷雕塑很難,因為不但是陶瓷的各種技藝都要在這里面呈現出來,同時還要熟悉地掌握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樣樣齊全。李明把陶瓷雕塑人物之美做到了極致,我認為河南陶瓷雕塑進入了李明時代。要想做到這一點,那必須有“程門立雪”的精神,要有“面壁十年圖破壁”的這樣一個魄力。”。

孔相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則從精神態度層面做了“鈞瓷人,要沉的下心、吃的了苦”的精彩發言。他表示李明先生的從藝態度一直是沉穩踏實的,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對陶瓷藝術有著敬畏之心,其取得的成績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匠心”在李明的骨血里。

李伯建
資深收藏家李伯建先生則從收藏家角度解讀了李明的陶瓷藝術:“我們都想收到好東西,可重點是‘好動東西你買了嗎?你買的是不是好東西?’,對于李明的作品我個人非常喜歡,無論是從器型還是釉色上都美的無可挑剔,不只是我收藏,藝術大師們也在收藏他的東西,比如寧鋼、郭愛和,他們都很喜歡,這說明大家都非常認可李明大師的作品,希望我們的藝術大師們能多出精品,同樣也希望中原大地這片肥沃的藝術土壤中能多出大師,讓喜歡收藏藝術品的人們能夠有東西收藏,有好東西收藏”。參加研討會的傳媒人表示大家不僅要宣傳好河南本土的藝術成就,更要積極挖掘河南本土的藝術特色,將本土的藝術成果推廣到全國各地乃至國際。

研討會嘉賓合影
研討會的尾聲,主持人王守國總結道:“今天人雖不多,但來自各種行業,從不同角度談了對李明先生作品的體悟,是一種融合。其實李明的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融合,是雕塑和陶瓷藝術、古典與現代、古拙與精細的融合。”王守國用孔子的“君子不器”來形容李明:“君子不器的意思是說君子不拘泥于形式教條,或者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李明超越了傳統陶瓷的藩籬限制,走向了人物,以宗教人物和圣賢人物為核心,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正所謂‘君子不器’。”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明參與研討會作品《老子》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明參與研討會作品《達摩渡江尊》
本次研討會的主角李明表達了自己的感謝和信心:“今天的研討會給我打了一針強心針,我會繼續大膽地往前走,在造型上、學術上、純藝術上繼續探索和努力!”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李明
李明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是中國陶瓷教育家、現代陶藝泰斗周國楨的得意門生,是綠寶石玉瓷網簽約的著名陶瓷藝術家。李明以當代陶瓷雕塑為表現手法,根植河南鈞、汝、官的泥、釉、火的傳統,創作出精彩連綿的達摩、鐘馗、羅漢等作品,在陶藝創作上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南厚重傳統內涵的傳承與創新之路。其作品多次獲獎,并有多件作品被國內外相關機構收藏。去年,在有“陶藝界奧林匹克大賽”之稱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展上,李明憑借作品《達摩哺雀》摘獲金獎。今年7月,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中,李明入選新晉陶瓷藝術大師。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明參與研討會作品《大徹大悟》
本次研討會同時舉行了《李明陶瓷雕塑鑒賞》首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