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產業:構建光電顯示全產業鏈●裝備制造:汽配要做到性價比最好●陶瓷產業:打造高含金量區域品牌從新興戰略產業到傳統支柱產業,如何同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適應“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戰略目標?昨日,佛山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專題研討班繼續開講,三位專家分別針對光電產業、陶瓷、裝備制造進行解讀。
光電產業
缺一條高世代LCD面板生產線
光電顯示缺少一條高世代LCD面板生產線;佛照明這樣的品牌企業還太少;光伏項目還未見成效。
昨日,主講光電產業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光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高宏玲,很不“客氣”地指出目前佛山光電產業的不足之處。
高宏玲的“不客氣”,是因為光電產業作為“四化融化、智慧佛山”戰略的重要一環,是一個高要求的發展思路。
目前,光電顯示方面,奇美電子帶來的鏈條效應已經顯現,佛山不僅具備產能超過1000萬片的液晶模組項目,同時,上游面板及配件、下游電視機整機也獲得良好平臺。“3家頂尖的液晶、OLED企業落戶佛山,整個產業產值在去年達到250億,增長18%。”
高宏玲認為,奇美項目以及廣東中顯、彩虹集團的OLED項目,讓佛山在光電顯示方面已經走在前列,但距離設定的世界級平板顯示基地目標還有差距。
“佛山應該構建光電顯示全產業鏈,把缺失的環節補回來。”建設一條高世代LCD面板生產線,被高宏玲視為佛山應該做到的。
“未來佛山光電顯示產業的合理結構,應該是2:4:4比例,分別是材料組建、面板模組和液晶電視機銷售。”高宏玲說,希望依靠模組和面板生產線,帶動佛山下游整合出自己的電視機品牌。
LED照明以及光伏產業同樣已有目標。高宏玲透露,按照其為佛山設立的規劃,LED設備、芯片的3年目標是60億銷售值,封裝產值則應該到40億。“光伏希望能夠達到300億。”
但兩個項目均存在一個現象,就是涉及核心環節的項目目前均處于研制或建設階段,還沒有真正產生效益。“佛山LED照明已經具備MOCVD生產設備,以及外延芯片的項目,但產品能投入市場,還需要時間。”
高宏玲認為,對于LED照明產業來說,未來還能不能出現新的像佛照明這樣知名的品牌企業非常重要。
裝備制造業
總量已足夠關鍵在特色
“佛山裝備產業的特色是什么?”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剛在研討會上,向臺前的眾多政府官員、企業提出問題。
作為佛山第一大支柱型產業,機械裝備2009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61.39億元,增長18.1%。王小剛認為佛山裝備的總量已經足夠,關鍵是能否把其中一種裝備做到全國最大?“佛山建筑陶瓷全國最好,為什么不把陶瓷機械也做到全國最大?佛山裝備制造需要特色。”
但王小剛認為,佛山不能因此而眼光受限,“如果就裝備來談裝備,受到的制約會很大。”
他提出“四元論”,認為佛山發展裝備制造,在材料、工藝、裝備、設計四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短板,否則會使整個產業出現瓶頸。
“而著力點則是掌握核心重要的零件、部件生產技術。”王小剛說,佛山裝備的技術研發能力,與當前的產業總量還不能相匹配。
目前,一汽大眾可能落戶南海已被視為佛山改變當前“廣州整車,佛山汽配”產業格局的轉折點。對于佛山汽配行業的發展,王小剛也有著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是佛山汽配能否把性價比做到最好?”王小剛說,佛山應借一汽大眾可能落戶南海的機遇,把佛山汽配的基礎件、零配件制造工業水平和設備層次提升上來,同時把產業鏈做到位。“產業鏈完善,成本就能降下來,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整車項目來到佛山。”
陶瓷產業
需建設公共平臺
佛山陶瓷產業調整升級,一直被視為傳統產業轉型的一個典型。國家建筑衛生陶瓷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尹虹認為,完成落后產能淘汰的佛山陶瓷,提出總部經濟、國際陶都等發展目標,其中一個關鍵在于從法律、商標、產權等方面創立區域品牌。
“2007—2009年的3年間,佛山陶瓷轉移在全國各地的投資300多億元人民幣,占地4萬多畝。”尹虹說,由此看出佛山陶瓷企業的能量。
盡管佛山陶瓷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是一個區域品牌,但品牌意義上、法律意義上的佛山陶瓷區域品牌還沒有形成。尹虹認為,在佛山陶企大量外遷之后,佛山陶瓷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佛山陶瓷總部經濟的充分發展,關鍵是否擁有一個具有含金量的佛山陶瓷區域品牌。
“大量陶企外遷之后,留在佛山的建陶企業也將減少佛山當地生產制造的環節,比如目前東鵬陶瓷其佛山的份額僅占總產量的30%,新中源陶瓷則不足20%。能否有較多的陶瓷企業總部留在佛山,能否發展佛山陶瓷的總部經濟,關鍵是能否成功的打造“佛山陶瓷”區域品牌。”尹虹說。
據悉,國內已出現陶瓷區域品牌注冊的案例。2009年,“淄博陶瓷”已經成為國家核準注冊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而“景德鎮”牌瓷器更是早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區域品牌之外,尹虹認為陶瓷產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還在于公共平臺的打造以及規劃完善。“佛山陶瓷有近千億的產值,卻沒有公共的陶瓷專業人才培訓、試訓基地,佛山陶瓷的產業公共平臺應加強佛山陶瓷的職業教育,政府應該增加陶瓷專業人才培養實質性投入。”
尹虹還建議,政府可將佛山陶博會直接加盟廣交會,成為廣交會的分會場,將陶博會推向國內頂級會展。
三水區委書記盧立湃談“轉方式”:
三水調優首看新興產業
南方日報訊(記者/喻淑琴通訊員/黃猛高)前昨兩日,三水幾套班子領導和鎮街、部門負責人共250多人,參加佛山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專題研討班學習。學習結束后,圍繞佛山市委書記、市長陳云賢的報告精神,與會者就自己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進行討論,并緊密結合實際提出了落實措施和意見建議。
“未來5年,三水經濟調優,首看新興產業。”三水區委書記盧立湃在討論中指出,三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在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上下功夫。發展新興產業,要大力引進龍頭型、基地型大項目。
現有“短板”亟需補強
在“三水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討論中,現有的短板被多次提及。三水地處珠三角核心區域,近10年經濟總量保持了20%的平均增速,但仍有部門經濟指標仍低于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如三水的三產比重僅為25%,低于全國水平8.2個百分點;三水高新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為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去年納稅超億元企業僅兩家,5區中最少。
“如果我們不能在轉變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搶占一席之地,就會在新一輪發展中陷入被動。”區委書記盧立湃指出。
近兩年間,三水確立了重點發展六大產業,光伏等新興產業已經起步。盧立湃表示,今后,三水新能源和健康產業發展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機械裝備、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和現代服務業每年要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成為三水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主要增長點。
加快上規模形成產業集群
“光伏產業、醫療器械為代表的健康產業和呈現迅猛發展勢頭的電子信息產業也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勢頭。這些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都要以特色產業基地為平臺和載體,加快上規模、集約化、形成產業集群。”盧立湃強調。
樂平鎮委書記樂紹才也表示,要加快兩大國家級園區的建設,包括光伏、醫療器械兩個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同時要抓住機遇,引入具有核心地位、帶動上下游的汽配項目。
三水的飲料產業已經形成較強的輻射效應。中國飲料名鎮———西南街道辦主任何勇祥在討論中,給自己出的題目是食品飲料產業發展如何促進現代物流業。何勇祥說,現有飲料企業達產后年產能超過400萬噸,原料運入成品運出的需求超過600萬噸,西南要全力突破飲料物流園區和飲料專業市場兩個瓶頸。
討論中,盧立湃稱,三水要到今年底完成淘汰紡織印染和皮革產業落后產能任務。三水要重點培育品牌,力爭到“十二五”末,中國馳名商標和省名牌數量翻番。
此外,區長劉東豪也表示,三水要由傳統的耗能型產業向現代新型產業轉變,最主要是政府要指導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如引導大家學習已成功上市的盛路通信。此外,產業要發展,環境要升級,要通過建設“花園三水”等方式,營造適合新型產業發展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