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三年再次親臨江西視察指導,并發表重要講話。特別讓每一位景德鎮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的是,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這是總書記為景德鎮發展標定的歷史方位、擘畫的美好藍圖,為景德鎮發展帶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千載難逢機遇。

景德鎮是千年古鎮、世界瓷都。景德鎮自古就是“一帶一路”重要商品輸出地,海上絲綢之路又被譽為海上陶瓷之路,正所謂“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悠久的制瓷歷史和豐富的陶瓷遺存,是景德鎮的最大優勢、最大資源、最大財富。如何做好陶瓷文化這篇大文章,彰顯景德鎮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品牌價值,是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仡櫧陙淼墓ぷ鳎沾晌幕瘋鞒斜Wo、空間格局的梳理和城市環境的改善,為試驗區的創建創造了非常重要的條件。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正值我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即將啟動,我們一定要把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關懷、殷殷囑托,轉化為具體的行動。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機制上形成合力,在布局上聚焦重點,在行動上突出項目,搶抓千年機遇、想盡千方百計、復興千年瓷都,加快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價值、新時代特征、景德鎮特點的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新路子。

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是引領景德鎮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新引擎,需要各項工作的聯動。在聚焦推進試驗區建設的同時,我們還要協調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進步。要突出抓好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產業興,則城市旺、實力強。
我們要堅持“3+1+X”產業定位不動搖,做強龍頭促集聚,創新引領促轉型,做實園區促配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繼續抓好環境建設,進一步彰顯城市魅力。好環境,則好發展。
我們要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理念,全力打造綜合的、立體的好環境,為加快發展創造好條件、營造好氛圍。要全面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大開放,則大發展。

我們要借助更多的外力、外資、外智、外技,推進高水平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景德鎮實現從積累、完善到跨越發展的轉變。要努力增進民生福祉,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菝裆?,則得民心。
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做到財力優先向民生集中、政策優先向民生傾斜、服務優先向民生覆蓋,讓每一個生活工作在景德鎮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要切實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黨建強,則力量強。
我們要扎實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
實干成就夢想,奮斗創造輝煌。在新一輪的發展大潮中,景德鎮將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感恩奮進,真抓實干,全力實施“三個五”戰略行動,為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景德鎮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建好試驗區 打造新平臺 擘畫新未來
仲夏時節,麗日藍天,草木蔥蘢,一項對景德鎮影響深遠的“一號工程”即將破土而出……
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三年再次視察江西,作出了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重要指示,這是總書記為景德鎮發展標定的歷史方位、擘畫的美好藍圖,必將引領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實現新突破,帶來新繁榮。
兩地一中心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元年。我市將搶抓千年機遇,想盡千方百計,復興千年瓷都,大膽開展先行先試,推進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為內容的“兩地一中心”建設,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價值、新時代特征、景德鎮特點的優秀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新路子。

建設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我市將推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龍頭,加快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一批傳承項目建設,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力度,體現“原真性、原生態、原文化”,使保護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同時,以陶科園為主陣地,加快陶瓷智造工坊、洛可可設計谷等一批產業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景德鎮陶瓷集團,推動陶瓷產業“從無序到有序,從分散到集中,從低端到高端”發展,使景德鎮成為集中展示中華陶瓷文化的瓷都、全國乃至世界的陶瓷產業標準和創新中心。

建設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我市將放大陶瓷文化品牌優勢,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以“文化+”“生態+”“旅游+”為抓手,放大陶瓷文化品牌優勢,做大做強陶文旅集團,加快建設以“三陶一區”為代表的一批最具魅力、最有特色的文旅項目,豐富旅游業態,完善服務設施,形成“省內融合、區域合作、國際對接”的文旅大格局,把景德鎮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建設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我市將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國內外文化機構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感知中國”“今日中國”等國家文化品牌活動,加快建設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鳳凰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批文化項目,深入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廣泛開展國際研學游學,繼續辦好瓷博會,全面提升陶瓷文化博覽展示水平,把試驗區建設成為促進全球文明互鑒的重要橋梁和高端陶瓷文化貿易出口區。
一軸一帶,五區多點
在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過程中,我市將集中力量建設36平方公里的“一軸、一帶,五區、多點”核心區,以核心區建設推動試驗區的整體提升。

“一軸”就是珠山大道陶瓷文化保護傳承軸。西起昌南大道,經珠山路、朝陽路,東至何家橋的走廊區域。珠山大道陶瓷文化保護傳承軸向南和向東擴展,即從昌南里向南經206國道延伸至景德鎮南高速口,從何家橋路向東經高嶺大道延伸至景德鎮東高速口。其功能定位為:“品牌塑造,演繹景德鎮千年陶瓷歷史文化”。通過整合串聯,打造試驗區的重要發展軸,優化提升文化保護傳承軸及其輻射范圍內的五個重點區,實現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陶瓷文化旅游轉型升級,陶瓷文化交流合作貿易提升,打造集陶瓷文化研究、城市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宜游、實現美好生活向往為一體的城市復合型功能帶。

“一帶”即昌江百里風光帶。北起位于浮梁縣蛟潭鎮的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南至高新區航空小鎮,核心區域包含“一江三河六山”,即昌江,南河、西河、東河,鳳凰山、五龍山、龍塘山、旸府山、石埭山、南山。按照“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總體要求,以修復山體、保護水系、打造景觀節點、提升周邊農村環境為目標,大力推進沿線范圍內的山水生態修復和城鄉環境治理,塑造良好的山體、水系、河湖岸線及獨具特色的城鄉風貌,構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打造“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

“五區”即五大功能分區,包括陶科園產業園區、陶陽里歷史街區、陶溪川文創園區、陶源谷藝術景區、陶大小鎮東市區,范圍達26平方公里。其中,陶科園產業園區的功能定位為:“整合資源,建設陶瓷產業投融資管理平臺”。以陶瓷工業園為核心,以景德鎮陶瓷集團、智造工坊為重點區,建設功能配套完備的傳統日用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和手工制瓷集聚基地。整合陶瓷工業制造、陶瓷工程項目建設、陶瓷產業管理運營的投融瓷機制,打造集“募集、投資、建設、管理、運營、退出”為一體的陶瓷產業發展平臺新模式。
陶陽里歷史街區的功能定位為:“保護利用,推動陶瓷歷史文化復興與推廣”。堅持保護第一與合理利用的原則,以御窯廠遺址為核心,以陶陽十三里為重點區,通過考古發掘古窯遺址、活化文物,原周邊的生產與生活、商業與文化,展示御窯文化與城市發展的生動場景。以御窯廠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為契機,復興御窯廠歷史興盛景象,彰顯御窯廠“世界文化名片”的美好前景。

陶溪川文創園區的功能定位為:“跨界融合,培育陶瓷文創開發的新模式”。以陶溪川為核心,以雕塑瓷廠、陶藝街為重點區,凝聚陶瓷大學、工藝美院、景德鎮學院學生和景漂景歸藝術家的文化創意項目,培育陶瓷文化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陶源谷藝術景區的功能定位為:“融入自然,提升陶瓷文化資源旅游功能”。以三寶瓷谷為核心區,以古窯、皇窯、湖田民窯為重點區,呼應高嶺·中國村、瑤里、東埠古街等,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精品區。

陶大小鎮東市區的功能定位為:“產學研融合,著力陶瓷文化智力體系建設”。依托景德鎮陶瓷大學,以陶大小鎮、珠山東市、大學生產業園、景德鎮技校為重點區。打造集陶瓷藝術創新、陶瓷文化科研、陶瓷創客創業、陶瓷文化產學研為一體的陶瓷文化人才集聚區。

“多點”指整合景德鎮范圍內各類陶瓷文化資源,突出陶瓷文化傳承創新,服務好“一軸一帶五區”的主要功能區。以高嶺·中國村、高嶺礦山公園、瑤里古鎮、南窯窯址、古窯民俗博覽區、蘭田窯址、觀音閣窯址、麗陽窯址、東埠碼頭、三閭廟古街等作為重點。其范圍共10平方公里。

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五年樹標桿。我市將緊密圍繞重大政策、重點項目、重要平臺,加快推進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預計到2025年,試驗區建設將取得階段性成果,陶瓷產業總產值實現翻番。陶瓷文化傳承保護創新體制機制初步建立,陶瓷文化保護傳承、陶瓷產業創新發展、陶瓷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體系基本形成,陶瓷文化和旅游業深度融合效果顯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為我國陶瓷及其他傳統文化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到2035年,試驗區各項建設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成為全國具有重要示范意義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陶瓷文化傳承保護創新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陶瓷文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模式基本形成,陶瓷文化國際影響力全面提升,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重要載體和展示中華古老陶瓷文化魅力的名片。
有志者,事竟成。一項項措施在推進,一個個項目在落地,創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藍圖正在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