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產品出口近幾年一直占潮州外貿出口總額的50%左右,品種以日用陶瓷和陳設藝術陶瓷 為主,銷往歐美、中東、日本、東南亞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子瓷基體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一半。
潮州是中國瓷都,也是中國日用陶瓷最大的生產基地,日用陶瓷的出口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約占潮州地區出口量的一半,是潮州出口量和出口額最大的支柱產品。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潮州檢驗檢疫局局長陳永泰要求工作人員把好質量和安全關,服務好企業,為企業在危機中順利出口保好駕、護好航。
為了幫扶企業,潮州檢驗檢疫局及時舉辦宣傳會,為企業宣講外貿新規則、區域性優惠原產地制度等知識,引導企業更好地用足政策、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使企業在嚴峻的外貿形勢下能更好地發展。該局局長陳永泰、主管副局長鄭少偉還經常帶領科室人員、技術骨干深入陶瓷企業調研、指導,排查質量體系運行中的薄弱環節,跟蹤不符合項的整改落實,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特別是在分析目前影響轄區內日用陶瓷檢驗出口的主要癥結后,該局制定了“未獲出口質量許可證日用陶瓷生產企業登記操作規范”,為逐步解決長期困擾企業出口日用陶瓷的質量許可證問題奠定了基礎。
科學監管
如何解決潮州出口日用陶瓷批量多、檢驗監管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一直是潮州檢驗檢疫局的一大難題。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潮州檢驗檢疫局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產品質量,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為出發點,以認證為基礎,以安全衛生為重點”的檢驗監管模式,從而把有限的力量合理地配置投入,做到監管和檢驗并重。
潮州檢驗檢疫局對轄區內日用陶瓷 生產出口企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摸底,幫助企業進一步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擴大過程監管企業的數量,減少批批檢驗的次數。過程監管企業從原來的17家增加到現在的24家。該局根據不同國家地區對日用陶瓷要求不同的特點,把輸往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和其他要求出具證書的日用陶瓷產品 列為重點檢驗監管對象。對于要求出具鉛、鎘溶出量檢驗證書的日用陶瓷產品,潮州檢驗檢疫局以推行分類管理辦法為契機,在對50000多個鉛鎘溶出量檢測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按風險等級將其分為三類,對一、二類企業,批次抽檢率不少于20%和40%,對風險性較大的三類企業產品實行嚴密的檢驗監管。與此同時,該局還利用對企業進行現場評審的機會,注重要求企業質量控制體系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幫助企業完善質量控制體系,規范對企業的檢驗監管做法,使出口產品質量穩定,符合輸入國質量要求。
防控結合
出口日用陶瓷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鉛、鎘溶出量超標,針對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潮州檢驗檢疫局制定了嚴格的風險預警體系,對輸美、歐盟、日韓日用陶瓷按國家標準和進口國標準的要求預先進行檢測,對超過預警指標的企業發出預警通報,提醒企業及時進行整改跟蹤,避免了企業因盲目生產造成的損失。
此外,該局制定了“進出口重點產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對轄區內出口日用陶瓷生產企業進行排查摸底,把8家鉛鎘溶出量易超標的生產企業列為安全整頓的重點企業,及時派員到這8家企業查找原因,幫助其解決存在問題,使其質量管理體系得以有效運行,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同時,該局對輸美日用陶瓷 報檢批實施“關于輸美日用陶瓷不合格批次控制工作措施”,對半年內不合格批次達兩批的企業實施告知制度,限期整改。此舉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意識,加強了出口前的質量把關,最大限度控制不合格產品的發生。
科技強檢
潮州檢驗檢疫局非常注重實驗室建設,堅持讓數據說話、靠技術服務企業。潮州檢驗檢疫局陶瓷檢驗實驗室是廣東首家獲國家級認可證書的陶瓷實驗室,該實驗室檢驗設備和環境設施配套齊全,檢測技術完善,能夠檢測幾乎所有的日用陶瓷產品 項目。先進的實驗室成了有力的武器,能夠準確而快速地檢測陶瓷中的鉛、鎘溶出量,把住了陶瓷出口前的最后一道質量關。連續多年,潮州的輸美陶瓷出口量均在3000萬美元左右,從未出現過質量差錯事故。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際市場需求急劇萎縮,潮州檢驗檢疫局本著“一家牽頭、多家配合”的原則,加強協調與溝通,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同時,該局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新頒布的“簽證管理辦法”,做好通關手續的簽證工作,實施24小時預約辦理業務,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
此外,為了幫助企業規避貿易風險,該局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國外技術標準及相關信息,采用報紙、電臺、網絡和走訪等形式及時為出口日用陶瓷生產企業提供培訓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提高質量責任意識,確保日用陶瓷產品的質量符合進口國標準要求。同時,該局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想方設法擴大出口,力求將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