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繼續收聽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與中國江西旅游局共同舉辦的“魅力江西”旅游知識競賽特別節目。
江西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省份,上次節目中我們已經領略了多彩的千古名山——廬山。今天節目中我們邀請您一同去尋訪“瓷都”景德鎮。
在節目開始前,先向您提出今天節目的兩個問題:1、瓷器“china”的英語發音源自哪里?問題2:第一首瓷樂演奏的樂曲曲名是什么?
“景德鎮”的名字如此之響亮,因為它是CHINA瓷器的發源地;這個名字如此之熟悉,因為它是世界各地瓷器愛好者的圣地。這里有流傳了千年的瓷文化,是中華文化之瑰寶。
大家知道英文中“CHINA”大寫是中國,小寫是“瓷器”的意思,那么“china”又與景德鎮有著什么聯系呢?景德鎮旅游局局長堯寧生為我們講述了其中的歷史淵源?!熬暗骆倸v史上叫新平鎮,唐代改稱昌南鎮,宋代的時候因為瓷器供朝廷用,這樣宋真宗就把景德年年號賜給了昌南鎮。那么昌南鎮就改名景德鎮。”
CHINA是怎么來的呢,當時瓷器流傳到西方以后,外國人講:這個東西真漂亮,是哪里出的?有人回答是昌南出的,就這樣瓷器就叫China。大寫是中國,小寫就是瓷器?!?
景德鎮陶瓷匯各地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制瓷歷史始于漢朝延續至今。清朝以前景德鎮所產瓷器除了極品滿足宮廷用瓷外,大部分行銷全國和遠銷海外。
不同品種的瓷器被一箱箱裝上大船,從昌江出發、經鄱陽湖、到長江入海,外銷到世界各地,最終形成海上“陶瓷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遙相呼應,并垂青史,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幾百年前西方人透過這些精美的瓷器開始了解中國。瓷器上描畫的中式庭院、人物、故事無不成為西方人效仿的對象。西方貴族也喜歡在家中擺放幾件中國瓷器來顯示自身的身份和財富。
千百年來由景德鎮工匠們做出的件件瓷器精品流傳至今,依舊被世人所追捧。2010年11月倫敦郊區的一場私人遺產拍賣會上,一只清乾隆官窯花瓶以5160萬英鎊(約合5.5億元人民幣)成交。中國古代瓷器在全球拍賣市場中屢創紀錄,帶著好奇,我們去探訪“天價瓷器”背后的制作秘密。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完整保留著原始手工制瓷過程,那些“天價瓷器”的制作過程也在其中。在工藝展示區,十幾位老藝人沿用古法操作。制瓷步驟分為:拉坯、印坯、修模、利坯、沾秞等幾十道工藝。這種古老的營造技藝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瓷老藝人多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們各個工藝精湛。
像碗、盤這樣的圓形器都是采用拉坯的工藝,老藝人先用一根木棒順時針攪動底盤,讓它快速旋轉起來。再在高速旋轉的底盤上快速的把一坨泥料從中心按拉出碗、盤的形狀。
古玩收藏家、北京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為學習陶瓷知識,曾經多次到過景德鎮。對于制瓷工藝他爛熟于胸,說起每個步驟來都是津津樂道?!斑@是陶瓷從成型算起的第一道工藝‘拉坯’。這是在原始動力下,這個動力是老師傅自己攪動主來的,沒有任何的電力。‘拉坯’我是試過的,看著人家很簡單,自己做是非常難的,尤其你想拉成很薄的碗,老師傅已經拉了60多年了,他是有非常熟練的技術的?!?
經過幾十道手工后,瓷器的雛形初露端倪。坯體的絕大部分的材料都被刮削掉了,能夠使用的是很少的一部分。
從做好的坯到瓷的最后一步是入窯燒,這也是瓷器制作過程里最神秘莫測的階段,成敗在此一舉。當地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俗語。之前在坯上畫的還是黑褐色的鈷料,經過窯爐的燒造,等到出窯時變成了亮麗的藍,這就是青花瓷。
在古窯民俗博覽區可以看到一座規模很大的柴窯,它建于2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景德鎮國家文博研究員周榮林介紹說:“這種窯是景德鎮窯工創制的,它是景德鎮的窯,所以簡稱‘鎮窯’。在窯爐的制作工藝上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高的科技水平。2009年復燒的時候經過測量它已經獲得世界上最大的柴燒瓷窯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它的體積有260立方米。現在世界各地的巔峰時期的著名陶瓷品種都是這種窯燒制出來的。它是國際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兩方面的技藝,一是窯爐的營造技藝另一個是窯的燒成技藝。”
景德鎮除了保留傳統官窯的制瓷工藝外,現代、時尚的文化也在不斷融入其中。三寶村就是個世外“陶”源的樂土。
三寶村位于景德鎮東南10余里出的山坳間,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在老式農宅的陶瓷作坊院落中,一條清澈的小溪從院里穿過。院中處處是這幾年做瓷、燒瓷留下的痕跡——瓷碗、瓷片,許多半掩在泥里。
陶藝家李見深是“三寶國際陶藝村”的創辦人。他旅居海外多年,最后回到土生土長的家鄉——景德鎮。他說:“在國外十幾年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什么是陶瓷。”他重新恢復了中國傳統原生態的陶瓷生產場景,屋內的陳設是村民們20多年前使用的生產、生活器具。每天有工匠在這里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產陶瓷和制陶工具。
隨著慕名而來的外國朋友越來越多,2000年“三寶國際陶藝村”正式對外開放。世界各地的陶藝家在這里常駐,中西方審美相互碰撞、交融出各色個性十足時尚藝術品。
如果有興趣還可和這些年輕的藝術家一起拉坯、揉泥、畫工,親自制作一件獨特的藝術品。親手制作陶瓷會找回兒時玩泥巴的感覺,心中滿是喜悅和期待,也許你會從此愛上陶瓷。
《茉莉花》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在不同的場合被很多種樂器演奏過?,F在大家聽到的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瓷樂版《茉莉花》。
瓷器除了可以欣賞、使用外,還可以傾聽。這正來自它“聲如磬”的特點。這支瓷樂隊的樂器由瓷馬頭琴、瓷甌、瓷編鐘、瓷鼓、瓷磬、瓷笛、瓷管鐘組成。其中瓷甌是最早發明出來的,它由大大小小48件瓷盤排列組合而成。演奏時演奏員手拿竹錘敲擊瓷盤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瓷樂演奏員李萍邊講解每件瓷樂的來歷邊演奏示范:“瓷甌是最早發明的樂器。最早是從瓷廠里挑盤子,在幾千幾萬個盤子里才能挑出一個比較準的音,我們是1985年開始研制,燒成之后再用專業的技術打磨校音。瓷鷗中間有一個空,那個空比較難打,如果沒打好整個盤子就會裂掉……”
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美麗的辭藻來形容景德鎮瓷器的精美,可是當真的來到這里,看到這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的手工制作過程。你能做的只能是嘆為觀止,一個行業支撐了一座城市達千年之久已經成為一個奇跡。景德鎮的歷史不是寫在紙上的,它是由瓷和窯來記錄和傳承的。
最后,讓我們在這歡快的瓷樂《阿里山的姑娘》中結束這次尋訪“瓷都”景德鎮之旅。別忘了今天的兩道問題,問題1:瓷器“china”的英語發音源自哪里?問題2:第一首瓷樂演奏的樂曲曲名是什么? (本文來源: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