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民辦博物館在規范化軌道上越辦越好,筆者認為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依法依規管理。國家對民辦博物館非常重視,七部委專門下發文件,省文博部門積極扶持,這次對創辦的民辦博物館正式批復,作為民辦博物館來說,要嚴格按照博物館章程運行,遵守國家有關文物、博物館的法律法規規章,其業務工作受省、市文物行政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實際上我市首家民辦博物館,早在2006年7月23日,由收藏家孔發龍投資1000多萬元興建注冊,也就是如今的景德鎮精益齋陶瓷博物館,但沒有納入文博部門正式管理,現在好了,有了自己的“娘家”。 二是要發揮平臺作用。這次江西省首次批復的民辦博物館,明確為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也就是說是一個非營利性企業單位,通過博物館這個平臺,向社會公眾開放,通過自己的豐富館藏,宣傳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辦成青少年陶瓷知識的課外教堂、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追求社會效益。三是要處理好以館帶企、以企養館的關系。民辦博物館不像公辦博物館那樣,有財政撥款,而是要靠自籌資金來維持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她必須通過自身的企業來給力,可以成為國家博物館定點生產單位,也可以通過批準仿制一些藏品,還可以和一些陶瓷藝術大師聯手進行展覽收藏,以博物館交流、收藏的影響帶動企業發展,以企業的發展給博物館提供經濟保障。創辦民辦博物館是一件新事物,創辦民辦陶瓷(藝術)博物館,是千年瓷都景德鎮的一大特色。
民辦博物館是一株幼苗,是創辦人對陶瓷文化的熱愛,是創辦人對文博事業的貢獻。除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全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關注,我們希望景德鎮的民辦陶瓷(藝術)博物館越辦越好,成為景德鎮陶瓷文化中一朵綻放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