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傳銘;一心為“瓷”
作為一名陶瓷行業退休干部,近年來,廖傳銘退而不休,一直關心著景德鎮陶瓷行業的發展。他是一位既熱心又勤奮的陶瓷評論家。
說他熱心,是因為他一直在為景德鎮市陶瓷評論家協會籌備工作而努力。5年前,廖傳銘和幾個熱心于陶瓷評論的行家,就曾在一起醞釀成立陶瓷評論家協會事宜。可喜的是,經過5年四處奔波,成立陶瓷評論家協會一事,終于得到了景德鎮市文聯批準。此消息經他傳播后,得到社會很大反響。目前,備受各屆人士關心的景德鎮市陶瓷評論家協會正在緊張籌備之中,預計上半年能正式成立和運營。
說他勤奮,是因為他是一名多產作家,他幾乎每星期都能創作出一篇評論文章,“景德鎮日報——瓷苑”幾乎成了他的陶瓷評論專欄。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廖傳銘共發表陶瓷評論類文章80余篇,如《陶瓷創意項目須注重特色》、《把陶瓷藝術融入公墓文化》、《開創民辦博物館的春天》、《冰雕與瓷雕的思考》、《讓瓷樂在世界樂壇上奏得更響》、《資源枯竭對景德鎮意味著什么》、《給生肖瓷安個家》、《景德鎮人們向往的陶瓷圣地》等,為景德鎮陶瓷行業向著健康有序方向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吳愛華:評論“先鋒”
最近幾年,吳愛華的名字不僅在景德鎮陶瓷美術界聲名鵲起,還在國內外藝術陶瓷收藏界受到廣泛關注。被媒體及坊間親切地譽為“中國陶瓷傳播大使、藝術名瓷收藏專家、名人瓷畫評論先鋒”。
在十年前,吳愛華在導師曹新民、劉新元、漆德三的影響下,誤打誤撞地進入了陶瓷評論領域。他廣泛地汲取陶瓷知識,運用社會學、管理學、營銷學、傳播學等知識,對景德鎮陶瓷美術界進行了觀察、思考和診斷,先后撰寫了《誰捧紅了大師?》、《偽大師傷害了誰?》《景德鎮藝術陶瓷急盼經紀人》、《景德鎮陶瓷如何打好“后奧運”牌?》、《景德鎮藝術陶瓷缺什么?》,《關于進一步辦好2009年景德鎮瓷博會的建議》、《2009景德鎮瓷博會:驚喜與遺憾并存》、《愿2010景德鎮瓷博會不再遺憾》、《陶瓷藝術家要打造自己的藝術風格》、《“名作”比“名號”更重要》等評論文章,特別是他的代表作——《陶瓷藝術界呼喚正直的批評家》一文在中國文化報發表后,一些媒體紛紛轉載,并引起了陶瓷評論界人士的共鳴,從而進一步奠定了他在陶瓷評論界的“江湖”地位。
在做好陶瓷評論的同時,吳愛華還創辦了《中國瓷畫網》和博客,讓陶瓷文化通過互聯網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
收藏并投資當代藝術陶瓷,近年來掀起了一股熱潮。特別是近年來,在香港、北京、廣東等地的多次當代陶瓷精品拍賣和展銷會的成功舉辦,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很多人苦于不知從何入手?導致遲遲不敢出手!以“傳播陶瓷文化,指導投資收藏”為已任的吳愛華,浸淫陶瓷藝術品市場多年,對陶瓷藝術品收藏、鑒賞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他站在學術的高度,整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資收藏當代藝術陶瓷的技法和策略,如《當代藝術陶瓷收藏“四忌”》、《現代藝術陶瓷收藏攻略》、《收藏專家解秘現代名瓷收藏攻略》、《<景德鎮中國陶瓷大師>:三“家”必讀之書》等,得到了讀者的強烈追捧。
給力陶瓷評論,需要大家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曹新民、廖傳銘、吳愛華三人只是陶瓷評論界優秀代表之一,在他們的身后,還有很多的評論界人士。衷心祝愿景德鎮陶瓷評論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景德鎮陶瓷評論家協會”品牌越做越大、越來越響!
(呂品昌、呂品田先生系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教授、著名陶瓷藝術家、陶瓷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