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表演藝術中有一絕活,叫“變臉”。近年來,景德鎮陶瓷發展每年都有精彩的面孔亮相,個中緣由何在?且看景德鎮陶瓷如何“變臉”。
1995年,處于改革進程中的景德鎮陶瓷年工業產值步入低谷;2010年,全市陶瓷工業產值已飆升至160.2億元。今年發展態勢強勁,1到5月底,就實現陶瓷工業產值98.1億元,你見過使用在航天工程中的高技術陶瓷嗎?
你看過不是用圖案裝飾,而是用雕刻技藝來表現蝴蝶的瓷餐具嗎?……
這些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韻味十足,極其富有創意的陶瓷,都是景德鎮市近年來陸續亮相的陶瓷新面孔,一次次“變瞼”,展示出景德鎮陶瓷步入新世紀以來的動人風采。
高科技陶瓷:點“瓷”成金。
高科技陶瓷既可上九天攬月,又可下深海作業。不管是在國家航天工程上,還是在高速鐵路配套工程中,處處都有景德鎮高科技陶瓷的“臉孔”。通過高科技點“瓷”成金,陶瓷能夠變臉為輕松目如切萊、削水果的系列刀具,一套瓷刀具,售價少則數百元,高則上千元。
瓷刀只是景德鎮高科技陶瓷產品的一個縮影。2008年底,景德鎮陶瓷學院科研人員歷經20年攻關的低膨脹陶瓷項目一舉摘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景德鎮陶瓷科研項目獲得的國家最高獎項。依托景德鎮陶瓷學院的科研力量,一項項陶瓷科技成果迅即在工業園內孵化,投入生產中。
如今,以遠紅外陶瓷、功能陶瓷、結構陶瓷、生物陶瓷、電子陶瓷等為系列產品的高科技陶瓷企業落戶景德鎮陶瓷園區,包括臺灣、浙江三雄、潮州東富盈、神飛特陶戶高技術陶瓷企業相繼加盟,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低碳陶瓷:亮相世博會
2010年5月12日,第一棟零碳建筑物于上海世博會閃亮登場,走入零碳大堂,印人眼簾的是以八色鳥、朱鶚等瀕臨絕種的保育物種為創作主題,這些精美瓷器都來自景德鎮法藍瓷公司,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品牌營銷,每個環節都實踐環保零碳理念,盡展景德鎮低碳陶瓷的風采。
為了設計生產低碳陶瓷,法藍瓷公司在制造上更采用無鉛釉藥,使用干凈的電窯設備和高級天然氣來取代重油等高污染燃料;
研發特殊的釉料與瓷土配方,得以降低瓷器燒成溫度195度,減少30%的能源消耗;更在工廠園區大規模種植數萬株紅豆杉與紅楓等樹種,平衡二氧化碳排放,著重生態平衡、一步步實踐從減碳走向零碳的環保之路。
創意陶瓷:基地遍全城
你帶過用陶瓷制悔的項鏈嗎?
你聽過悅耳的瓷笛聲嗎?
景德鎮陶瓷文化有底蘊,有特色,發展創意陶瓷自然具有資源優勢,一個個創意陶瓷基地先后在城市的東西、南北中出現。
——在景德鎮南郊三寶村,四周群山環抱,綠意盎然。人們經常在這個被稱為國際陶藝村的地方,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陶藝家們來這里創作、交流。
——在景德鎮東郊明清園,外來企業樂天陶社人駐,陶瓷企業改制,讓這里成為創意陶瓷的大市場。2009年10月21日,“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在這里正式揭牌,共有170多戶成員入駐,創造了1000多個工作崗位,成為陶瓷雕塑與創意文化產業結合的成功范例。
——在景德鎮西郊龍塘村,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創意中心于2010年6月正式動工。這是以吸引500位國內、國際大師工作室為主的全國乃至全球陶瓷藝術創意產業基地,形成陶瓷創作、設計、生產、裝飾、包裝、銷售、旅游、服務等一條龍的創意產業園。短短5個月,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就已經封頂。日前,項目主體土建工程已完工,施工單位正在抓緊進行內部裝修和環境綠化工作,力爭早日投入使用發揮效益。
傳統陶瓷:舊貌換新顏
一團泥料頃刻間就被拉成一只規整的碗坯,一只名為《鬼谷子下山》的瓷罐竟被拍出了2億多元的天價。干百年來,景德鎮的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可謂巧奪天工,舉世公認。
好的藝術傳統自然要繼承和發揚,更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景德鎮藝術陶瓷和日用陶瓷發展足跡印證了這一樸素的真理。
以國家級、省級陶瓷大師和陶瓷美術設計的教授紛紛創立自己的工作室、博物館為開始,藝術陶瓷如今在景德鎮可謂風生水起,紅紅火火。名師、名企主動將設計理念,融入到藝術陶瓷的轉型發展中。目前,景德鎮有包括王錫良、張松茂、秦錫麟等在內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3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7位,還有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49人和景德鎮市工藝美術大師26人,專業陶瓷藝術類教授26人、副教授39人,上千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陶瓷藝術專業人才,以及近萬名陶瓷藝術專業工作者。
藝術陶瓷風光無限,日用陶瓷亦不遜色。昔日,一套餐具、茶具售價不過是幾十、幾百元。如今,動則上千的餐具、茶具比比皆是,上萬元乃至十萬元、上百萬元一套的餐具也不是天方夜譚。餐具、茶具售價爆升的秘密同樣在于轉型:或邀請名師擔綱設計新花面、新器型;或采用全手工成型、彩繪;或推出限量版、名人名作證書等新舉,無一不是讓世人看到景德鎮日用陶瓷正在“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