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一個瓷板畫能賣到1000元錢,自己很高興,如今賣一萬,買主也很高興。”鄭云云說,轉折點就是2010年,常有外地的經銷商上門買瓷器,如果有好作品出來,立刻就有人要,目前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平均價格為幾萬元。記者在她的工作室看到剛剛燒制出來的兩幅“春”“秋”高溫顏色釉瓷板,顏料的流變與率性的畫風渾然一體,鄭云云說出窯的時候就有人想買走,但如此心愛的作品舍不得賣,想日后搞展覽。
景德鎮是充滿朝氣和希望的。然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聽到很多擔憂。“景德鎮歷史悠久、手工制瓷工藝鏈保持完好,但要想提高影響力,需要整體規劃,而不能讓手工藝人在缺乏管理的環境下自生自滅。”景德鎮陶瓷學院的一位教授表示,日用瓷市場突然繁榮,很多商家用貼花、打印的方法為瓷器上色,使瓷器失去了生機。“要避免在工業化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的確,高仿瓷逐漸退潮、產業逐步升級的景德鎮正在經歷一次蛻變過程,但如何能使整個行業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而不至于脫離了高仿的漩渦又陷入流水線上的無限重復與機械死板之中,這一切都仍需要市場的規范和行業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