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也是中國實力形象的象征符號。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中國陶瓷給全世界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陶瓷產業飛速發展,而材質及工藝水準最高的國瓷以其鮮明的“中國魅力”記錄著一個個重要的歷史時刻,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崛起。
現在中南海國家領導人用的蓋杯造型,實際上是當年毛主席親定的。中國著名陶瓷專家、清華美院教授張守智見證了這段傳奇歷史。
1954年張守智大學畢業后被安排到景德鎮工作。當時一位正在籌建釣魚臺國賓館的領導把一張用鉛筆畫的圖紙交給他:“把圖紙(蓋杯)交給景德鎮陶瓷研究所,這是毛主席畫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南海用的蓋杯是“中山杯”,造型很好看,杯筒很高,還有一種叫“蓮子杯”造型也很別致,但是,毛主席說,“那個造型服務人員不好清洗。”就親筆勾勒了現在這個造型。
1984年共和國35周年大慶,國務院紫光閣重新在全國范圍內選用蓋杯,張守智建議用主席畫的這個造型,并稱之為“紫光杯”。但是,用什么瓷質呢?張守智知道山東硅酸鹽研究設計院(硅元公司前身)研制的高石英瓷剛剛成功,就推薦了它,結果一下子就選中了。當時張守智教授捏著一把汗:高石英瓷剛剛研制成功,還沒有進行中試,產品能供應上么?后來,硅元瓷器沒有叫他失望,不僅如期保證國務院用上了高石英瓷“紫光杯”,而且,后來中央有關部委也都選用了。
為什么中南海選用了高石英瓷?這其實隱藏著一個很大的話題。
材質是陶瓷的基礎,歷史上以青花、青瓷為代表的中國陶瓷之所以享譽世界,就在于其材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但隨著歐洲骨瓷等新瓷種的出現,中國近代陶瓷的優勢地位被取代。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陶瓷在材質上開始了奮力追趕,并先后在淄博地區生產出了滑石質瓷(強化瓷)、高長石瓷、高石英瓷、鈉長石質瓷、合成骨質瓷等多個優秀瓷種,其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堪稱原始創新的瓷種就是高石英瓷。高石英瓷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發明的完全超越歐美陶瓷材質的唯一原創瓷種。1984年,硅元瓷器發明生產出高石英瓷。這種瓷最重要的優點在于,除具有傳統精細瓷器的所有特點外,克服了傳統精細瓷器易碎、不耐用的致命弱點。其機械強度是歐洲硬質瓷的兩倍以上,尤其是熱穩定性優于日本、英國皇家用骨質瓷。
從1984年7月起,高石英瓷首次進入中南海紫光閣,迄今已達28年之久。28年來,該瓷種制成的瓷器逐漸成為黨和國家多個機關接待用首選用瓷。一個地區、一個企業的陶瓷產品能被中央領導連續使用這么久,這已成為新中國陶瓷歷史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