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株洲訊(記者青泉通訊員肖勁)5月3日,記者從株洲市文物局獲悉,在國務院剛剛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株洲占得7席,包括此前獲批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炎帝陵,株洲目前已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此次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943處,湖南省有123處,株洲市有7處。名單同時還公布了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47處。
株洲這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宋代至民國時期的溈山醴陵窯,南宋至清代時期的茶陵古城墻,東周至漢晉時期的攸縣網嶺墓群,清代建成的淥江書院,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淥江橋、李立三故居和炎陵新市街洣泉書院。
此前,株洲只有炎帝陵在1996年成功評選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全市唯一一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
株洲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科科長鄒翠梅說,在2009年株洲推薦的10處文物保護單位通過湖南省文物局評審,申報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的文物保護單位要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作好幾輪的評審,通過篩選才能確定下來。”
鄒翠梅透露,此次株洲多個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國家保護層面,確實是件令人興奮的喜事;接下來株洲文物部門的工作重點是做好文物保護規劃、加強管理和宣傳。“每處文物保護單位在獲得文物保護一級資質后,都要請有資質的單位來做詳細的保護利用規劃,包括對文物的保護、修繕,發揮其傳統教育和旅游的功能,還有如何向市民展示等。”她說,這是一個系統、長期的過程,如當選的溈山醴陵窯遺址的范圍就非常廣袤,如何做好整個范圍內的保護就需要系統的研究、科學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