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16日 奉上級指示,開始籌建地方國營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并著手辦理經銷業務。
1950年1月12日 景德鎮市出席江西省工農業展覽會的代表,攜帶瓷業工人生產的3060種優秀陶瓷產品,在省展覽34天,獲得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1951年元月1日 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自1950年4月開業以來取得了相當成績,據該公司不完全統計,自5月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訂購加彩飾茶具400套,6月份中央行政辦公處訂購加彩飾中西合并餐具18套,江西省委和省委宣傳部訂購茶具75套,餐具10套均已先后完成。
1952年5月5日 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第五次制造出新產品——細瓷綠地描金和平鴿餐具。
1952年8月1日 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更名為景德鎮市建國瓷廠。
1953年4月20日 景德鎮市瓷用化學工廠通過葛泉水、魏忠漢、查鵬、張祖怡等試制生產出瓷用的第一瓶金水,在第一畫瓷社試用,色澤良好。
1953年5月1日 為發展瓷業生產,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景德鎮市陶瓷生產管理委員會從一月起發動先進工人和郊區農民找礦、試礦,已找到各種礦石69種。根據初步試驗,其中有14符琵用,而且質量好、產量多、成本低。
1953年景德鎮市建國瓷廠利坯工周時朋參照腳踏縫紉機原理,同木工張長壽合作,首次制成木質腳踏轆轤車。
1954年3月5日 景德鎮市建國瓷廠新廠(宇宙瓷廠前身)開始基建,該廠成型車間系全部機械化,燒煉車間系全部煤燒方形倒焰窯。
1954年8月21日 景德鎮第一部鐵質腳踏旋坯車在人民鐵工廠試制成功,并在建國瓷廠灰可器車間投入使用。
1954年9月1日 景德鎮市瓷業公司完成第一批蘇聯展覽館訂瓷任務。
1954年12月19日 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學校第一期104名學員經過19天的學習,圓滿結束。本期共開辦了古彩、新彩、青花、雕塑4個組,參加教學的有中央美術學院梅健鷹先生以及我市著名老藝人王大凡、劉雨岑、張志湯等20余人,全體學員還在各瓷廠的支持和老藝人無保守的技術指導下,共改進與創作新的品種1900余件,較突出的有40多件。
1955年7月13日-26日 江西省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展覽會在南昌革命烈士紀念堂展出,觀眾達42000余人。
1955年10月14日 景德鎮市陶瓷顏色釉產品,金星釉、均紅、茶葉末、烏金等1200余件,在北京故宮舉行的全國陶瓷美術展覽會上獲得觀眾好評。
1955年10月29日 景德鎮市公私合營華光瓷廠,創造木制腳踏壓餅機成功,比原來手工操作提高工效30%。
1955年12月25日 景德鎮市第九瓷廠鄭金根等試制成功景德鎮市第一部“注漿機”,代替了人工用石膏模子倒漿過程,生產效率提高二倍,產品質量不低于手工倒漿的瓷器,是瓷業生產技術改革中的一項重大成果。
1956年2月19日 為適合全省陶瓷工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陶瓷工業領導,奉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指示,正式成立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辦公地址:設景德鎮市南門頭)。
1956年5月13日 景德鎮市建國瓷廠細瓷車間先進生產者邵同利、車間干部王松濤、雕坯工人朱延獻等共同研究創造模型刻花印坯的操作方法取得成功,制造的影青暗花盤,提高工作效率59倍。
1956年5月24日 我國著名的彩塑藝術家“泥人張”第三代張景祜先生,來景德鎮市訪問參觀和進行創作活動。
1956年7月7日 景德鎮瓷廠細瓷車間先進生產者、利坯工人蔡細龍等發揮大膽創造,積極鉆研的精神,試制成功“注漿瓷瓶倒花法”,在全省首創“以模代刻”新工藝,提高生產效率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