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廖奕文)“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潮州融入“創意+工藝”之后,潮式手拉朱泥壺從傳統加工品升級為文化創意品,一舉摘下了“低價壺”的帽子。一把“廣濟壺”售得8.8萬元高價,一把“騰飛提梁壺”被8.8萬元高價購走……記者獲悉,隨著一批國家級工藝大師的涌現,潮州手拉朱泥壺已躋身名品,年產值可望在5年內達到20億元。
潮壺工藝水準趕超紫砂
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制作工藝源于江蘇宜興紫砂壺,清初開始被引進到潮州楓溪。經三百余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幾十年的改進,潮州手拉壺工藝師的制壺技術和選料、制泥工藝發生了質的飛躍,本地制作手拉壺的泥料及工藝水準,不僅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逐漸趕超宜興紫砂壺。
據介紹,過去較長的時間里,潮州手拉壺工藝師曾以普通的田底紅泥制作朱泥壺,但透氣性差、收縮率大,含鐵量低。經多方探尋之后,新采用具有含鐵量高、透氣性大、收縮率低等優點的泥料,保鮮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手拉壺燒制過程更少變形,成就了一大批工藝大師。
巨壺《鐘情亞運》引起轟動
省級工藝大師謝華創作的“廣濟壺”,開創性地把潮州廣濟橋按一定比例浮雕在一個像飛碟的手拉壺上,壺身的廣濟橋,磚瓦拉索明晰可見,壺蓋上那頭指頭大的牛,嘴里的牙齒都雕刻得一清二楚……另一名省級工藝大師吳瑞深制作了高只有6毫米、寬10毫米、重僅2克的“富貴”朱泥壺,其壺胎之薄、出水孔之細,如果用紫砂泥根本無法想像。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夕,謝華創作的高約1.3米、壺身刻著精美運動圖案、壺蓋鑄精美五羊雕塑、形似“大明永樂鐘”的巨壺《鐘情亞運》喜迎亞運,在廣州陳家祠展出時引起轟動。
在各種全國性的工藝品博覽會上,潮州手拉朱泥壺更以其杰出的工藝不斷攬金奪銀。如手拉壺工藝師謝華創作的手拉朱泥壺,從2005年到2010年,就奪得國家級及省級金獎近20個。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二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謝華還創下一個展會奪一項特別金獎、兩項金獎的紀錄。
一把手拉壺成就四大家族
近年來,潮州手拉朱泥壺“天價”售賣經常在各地展會上演。一位專業手拉壺制作者的作品售價數百元,而名師作品上千元甚至數千元都屬平常,利潤遠超潮州其他陶瓷產品。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一些本來就有技術基礎的工藝師和新人紛紛轉入此行。從模仿開始,在取泥、制泥、拉坯、燒制各個環節一步步摸索,很多人都能成功上軌道。因制作手拉壺設備投入不大,數年來潮州手拉壺作坊數量一直在急劇增加。
據悉,以謝氏“俊合”號、章氏“安順”號、吳氏“源興”號、張氏“裕德堂”四大手拉壺家族為代表的潮州手拉壺工藝師,也大膽打破“技藝不傳外人”的老規矩,開門廣收門徒授藝。如“俊合”號,已引入現代企業經營模式,產業化水平已得到全面提升。
業內人士估計,5年內潮州手拉朱泥壺年產值可達到20億元,同時涌現一批有全國性影響的手拉壺龍頭企業、一批專業頂尖人才,有望成為國內外聞名的文化品牌。
潮壺泥料特性
化驗顯示,潮汕地區的泥料屬天然礦料,氧化鐵含量高,質地細膩柔韌而不含砂,制造出來的茗壺,質地堅實,顆粒結構疏朗,表面平滑,能保持透氣而不透水,保鮮性能和保溫性能好,具有耐受驟然冷熱的性能,在20℃—150℃之間連續出現偏差不開裂;不含有毒物質及放射性元素,還能雕刻出精美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