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景德鎮是舉世聞名的千年瓷都,千年的窯火不僅鑄就了燦爛輝煌的陶瓷文化,也培育了眾多名載史冊的杰出人才。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就是一所匯集了眾多中青年陶瓷藝術創作人員的搖籃。本期專題聚焦6位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藝術大師,感受他們豐富的藝術風格。
吳能,號“青藤子”,江西南昌人,1955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吳能耕耘瓷海30余年,他寄情山水,養性書畫,尤其擅長畫青藤、梅蘭竹等。他的作品廣為汲取中國畫、書法之內涵,立意深遠,用筆跌宕起伏,格調清新典雅。吳能追求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在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吳能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美術作品評選金獎,其學術論文以及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眾多報刊、雜志等媒體登載介紹。
吳能表示:“陶瓷藝術的發展進步,首先是要保持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特性,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吸納其他民族文化的優點,才會把本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才會形成藝術家個人的風格。”因此,他始終沒有背離傳統,而是憑借對傳統陶瓷意境技法的領悟與掌握,在陶瓷語匯的表現形式上,滲入自己的感受,并把個性的張揚融匯到主題中,形成了自身對形式美的解讀。
吳能不僅在藝術創作領域不斷謀求創新發展,在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的隊伍建設上,也做出了很大貢獻,自2008年吳能任副院長主持工作以來,他帶領全院人員白手起家,藝術研究院從一張白紙發展到今天積累資金300萬元,并步入到良性發展階段,如今研究院專業人員構架上,老中青年齡結構合理,創作風格豐富多樣,流派齊全,保證了研究院發展的態勢。
楊曙華,江西樟樹人,1954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市書協副主席、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楊曙華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畫畫,在高中畢業回農村勞動期間,經常參加江西省宜春地區和清江縣舉辦的美術創作學習班,并開始嶄露頭角。在此期間他創作的版畫《戰前檢閱》被選送參加全國美展,同時還被文化部選中參加歐亞5國巡回展。1982年,楊曙華被調到景德鎮市園林處任美工。為了進入更高的藝術殿堂,楊曙華開始自學,不斷從各方面吸收和積累創作營養。他先后拜版畫家陳正元,畫家、教育家胡獻雅和李林洪為師,虛心接受指點,系統地學習了素描、色彩,并臨摹了大量古代名人的字帖和名畫,打下了扎實的藝術功底。楊曙華熱愛自然,勤于寫生,他的寫生稿數以千計,并創作了一批書畫作品,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在此基礎上,楊曙華善于思考,既注重學習他人長處,又不拘一格重視新的創作探索,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在陶瓷雪景和青花山水畫的創作上有新的突破,被評論家認為是近代景德鎮最突出的山水畫家之一。
楊曙華從藝30余年,鐘情于山水畫,又注重寫生,他所作山水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有時代氣息。從楊曙華的作品中能感悟到“外意造化,中得心源”的妙理,其創作的陶瓷作品,無論釉上釉下,嚴謹而不板結、細膩而不文弱、豐富而不瑣碎、明凈而不單薄、清逸而不虛幻,不激不揚、毋狂毋躁、有山川之靈秀、有云水之舒坦、有萬籟之安詳、有筆墨之活脫,特別是青花陶瓷,用中國畫的筆墨意趣表現其作品,畫面氣韻生動,格調高雅清新,筆觸與情感交融在一起,在陶瓷青花山水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
喻木華,江西景德鎮人,1957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畫院畫師、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客座教授。
喻木華自幼隨父——著名陶瓷刷花大師喻海根研習陶瓷美術,19歲開始擔任景德鎮風光瓷廠美研室主任。1983年至1985年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美術專修班深造,師從滬上畫家錢行建、陳世中、曹用平諸先生,研修中國畫。
喻木華善融國畫技法于陶瓷美術創作之中,追求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境,尤以青花、釉里紅和色釉綜合裝飾見長。其作品生活氣息濃郁,時代感極強,且具幽雅醇麗之特色。
眾所周知,雪景畫一般以釉上為主,喻木華卻要另辟蹊徑,結合傳統的刷花工藝,獨創了釉下刷花雪景。喻木華的雪景畫以南方雪景為主,說到為何中意南方雪景,喻木華說,有一年冬天他正巧路過一片田地,看到田埂上白雪皚皚,還有一些小鳥在上空歡快地飛舞,“南方的雪不像北方的雪,下過雪仍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我當時感覺特別好,于是產生了一股創作的沖動。”
除了創作,喻木華還會燒窯,他常說:“陶瓷不同于紙畫,紙畫畫好了就好了,陶瓷畫得好燒得也要好才能成為一件精品。”
在喻木華的“陶昊窯”里,他不僅創作,還燒窯,許多陶瓷美術界的名人都愿意到他的“陶昊窯”來臨池潑墨,相互交流。喻木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用筆奔放、渾然天成、展現大美的繪畫風格。
喻冬華,江西南昌人,1961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民建委員、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民建景德鎮副主委、景德鎮市政協常委、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總工藝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喻冬華的父親喻海根是景德鎮老一輩陶瓷刷花名家。喻冬華自幼受其藝術熏陶,不僅全面繼承了父親的刷花技藝,而且能在刷花工藝中結合運用中國畫筆墨技巧,故其作品不僅色彩清麗典雅、層次豐富、過渡自然,而且有筋有骨、富有新意,受到陶藝界的廣泛贊賞。1982年他赴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進修深造,師從著名國畫家陳家泠教授,兩年的系統研習,成為他在藝術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
喻冬華融國畫書法于陶藝創作之中,強調筆墨韻味,偏重寫意手法。因此其作品富有浪漫風格,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田園詩般的意境。值得一提的是,他大膽創新求變,因型布局、因材施藝、因象抒情。例如他的青花色釉《石榴》瓶,設計造型宛如碩大的果實,根據這個造型,他構思了一幅果實累累的畫面,色釉裝飾的石榴燒成后成功地表現出石榴斑駁的肌理效果,非常豐富厚重,同時以寫意用筆使整個畫面聯系起來,作品構圖有聚有散,富有節奏和韻律感。他的釉里紅作品《春風拂拂為開懷》鑲器,根據高長形的器型,構思了一幅梅花圖,蒼勁老辣的梅干、靈動瀟灑的細枝,相映成趣,畫面富有水墨畫濃淡干濕的豐富變化,釉里紅燒出后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浮起了綠韻,并有流動感。
余冬保,江西進賢人,1962年生。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市珠山區人大書畫院副院長、景德鎮市東方龍陶瓷藝術館副館長、景德鎮市書畫院高級畫師。
余冬保從事陶瓷藝術創作30多年,1990年創辦“陶寶軒”畫室。他的作品風格吸收任伯年、吳有如、黃慎等各家之長,并將陶瓷繪畫特有技法與中國畫繪畫技法融為一體,以料代墨表現筆墨淋漓的中國畫風格,素有色彩清新高雅,形體夸張,形、神、韻三者兼備之特點。曾有收藏家表示,余冬保的作品非常有個性,尤其是人物畫,鐘馗、達摩,都精氣十足、個性張揚。余冬保的青花《奔馬圖》瓷板畫,把奔馬那種鬃毛豎立、四蹄生風的神態描畫得栩栩如生,最關鍵的是,他運用青花分水技術,把中國畫那種墨分五色的墨韻用不同形態表現出來,濃淡相宜,層次豐富。
余冬保的作品曾多次參加比賽并獲獎。其中青花釉里紅《鐘馗》在市青年書畫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青花釉里紅《童趣》、青花釉里紅《達摩》、釉下彩《小熊貓》等作品先后在景德鎮市獲獎。作品還曾榮獲中國上海第七屆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銅獎,第六屆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術品展金獎,2007年“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銀獎,2012年《一葦渡江》在第七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08年作品釉里紅斗彩《益壽延年》榮獲中國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金獎。2007年余東保應邀在新加坡舉辦個人陶瓷作品展,作品被海內外收藏家及客商們收藏。
陸巖,字號“陸琦”,江西豐城人,1964年生。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市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客座教授。
陸巖的祖父陸云山是景德鎮近百年陶瓷藝壇名人之一,父親陸如是當代著名陶瓷藝術大師。陸巖在“陸氏藝術風范”熏陶之下,繼承了優秀家風,其青花斗彩人物、青花斗彩花鳥,形成了個人特有的藝術風格。青花一直是他創作的重點和亮點,也是有別于他的父兄的獨立風格。陸巖的青花,用的是比較沉著的釉料,不艷俗、耐久品。因為他的作品少而精,所以深受藏家喜愛。陸巖的陶瓷作品裝飾手法豐富,人物刻化形象生動,布局氣勢高雅,設色清晰,既不失傳統手法,又結合了現代陶瓷藝術,造型與紋飾相得益彰。
陸巖及其家人在1994年由景德鎮人民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稱號,1996年在香港舉辦陸氏“陶瓷世家”陶瓷展覽,2001年、2004年在香港成功舉辦陶瓷世家藝術展覽。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陶瓷藝術大師”精品大賽中榮獲金獎,其陶瓷藝術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示,深受收藏界人士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