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瓷都景德鎮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盧森堡、厄瓜多爾、俄羅斯等19個國家的駐華外交官共聚瓷都,開啟了首屆駐華外交官“中國文化之旅”活動。
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外交官們參觀了建國陶瓷文化創意園區、古窯民俗博覽區、瑤里古鎮、御窯廠遺址、景德鎮陶瓷館,親手制作陶器、繪制陶盤,并欣賞了獨具特色的瓷樂表演。
把夢境畫在瓷盤上
建 國陶瓷文化創意園區是此次駐華外交官“中國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創意園在原有陶瓷廠房基礎上修建而成,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可容納150余戶創作工作室 和機構。園區特別推出每周五、六晚間高校大學生創意集市,免費為大學生搭建創業平臺,孵化陶瓷創意人才。目前,園區已入駐80多個集市攤位,吸引大學生、 畢業生260余人。
參觀陶瓷藝術家工作室時,外交官在聆聽講解之余紛紛詢問藝術家有關陶瓷制作工藝的問題,有的 外交官甚至操著流利的中文與藝術家交流,現場氣氛相當活躍。盧森堡駐華大使石泰嵋與其中一個工作室的藝術家建立了聯系,準備下次來進一步考察景德鎮藝術家 的生存狀態及陶藝創作,并想讓盧森堡的年輕藝術家來景德鎮學習交流。他告訴記者,陶瓷產業曾經是盧森堡的第一產業,而現在已經被銀行等現代行業所取代,他 希望有一天盧森堡的陶瓷產業還能重拾昔日的輝煌。
在創意園的“手工制瓷體驗區”,外交官們饒有興致地系上圍裙、 挽起袖子,在藝術家的指導下體驗拉坯、俢坯的樂趣。摩洛哥駐華文化參贊索拉婭興致勃勃地嘗試了兩次,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她對記者說:“看起來簡單,做 起來可不容易呢!”與大多數初學者不同,有過拉坯經驗的南非駐華文化參贊顯得嫻熟不少,她一次性完成的花瓶得到了指導藝術家的贊賞。
在 創意園的“鎮當代藝術館”,外交官們拿起畫筆,發揮想象,在陶瓷盤上進行創作。其中,厄瓜多爾駐華公使卡洛斯·羅德里蓋斯繪制的一件作品給眾人留下了深刻 印象。羅德里蓋斯告訴記者:“這是我夢中的住所,那里寧靜,有茂密的森林和潺潺的流水,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在陶瓷上作畫,我很喜歡這種藝術表達形式。”
古窯的神秘工藝
為了讓外交官們深入了解景德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制瓷工藝,主辦方特意安排大家參訪了古窯民俗博覽區、御窯廠遺址等景點。
在 古窯民俗博覽區,外交官時刻緊跟外語講解員,參觀了手工制瓷作坊、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清代鎮窯等。看著幾位80多歲的非遺傳承人演示拉坯、利坯、畫 坯、施釉、燒窯等手工制瓷工藝,外交官們紛紛停住腳步,拿起手中的照相機拍照留念。俄羅斯駐華參贊兼文化中心主任維克多孔諾夫在藝術家的引導下拿起放大鏡 仔細觀看做工精細的生肖陶瓷盤后,拿起自己的生肖龍陶瓷盤合影。
此外,講解員還耐心地向外交官們講解鑒別手工燒 制瓷器與機器制瓷器的方法。講解員告訴大家,好的手工制瓷器,如用手沾水在碗口摩擦,會發出像飛機飛過的轟鳴聲。外交官們紛紛拿起瓷器一試究竟,厄瓜多爾 駐華公使羅德里蓋斯夫婦一邊重復著這個動作,一邊和著轟鳴聲搖擺起來,歡樂的氣氛感染了周圍所有人。
在眾多外交 官中,烏克蘭駐華文化與信息參贊瓦倫丁·沃爾克和匈牙利駐華參贊宋妮雅算得上“中國通”。前者是著名漢學家,后者則對中國考古頗有研究,流利的中文為他們 了解陶瓷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當大家都在采購陶瓷紀念品時,宋妮雅卻購買了一套關于陶瓷研究的專著留作紀念,準備回去認真研讀。當大家都跟著講解員參觀 時,總能看見走在人群之前的沃爾克向工作人員和藝術家請教問題。
越純粹的風情越感人
也 許是長時間生活在大城市的緣故,外交官們特別鐘情有著“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美稱的瑤里古鎮。古樸的建筑、穿著樸素中式服裝的老者、河對岸洗衣的女 子、隨處可見的小動物……所有的一切構成了一幅寧靜、秀美的圖畫,讓大家產生了“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有的外交官看到古屋里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恭敬地前去 打招呼,而老人們淳樸的微笑更讓外交官們感到心里暖暖的。
參訪途中路過一戶正在做景德鎮的特色食物——堿水粑的 人家。起初,外交官們以為是在制作手工肥皂,后來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才知道,這是吃的東西。當他們知道頭一天的晚宴上自己已經吃到過堿水粑時,臉上都露出了 驚訝的表情。伊朗駐華文化參贊賈利萬德認真地說:“下次要是再吃到這個,一定要告訴我呀!”
古鎮不大,不一會兒就逛完了,但是大家依舊依依不舍。摩洛哥駐華文化參贊索拉婭和塞浦路斯駐華文化參贊瓦西里科·桑庭都表示:“我們喜歡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我們要走路到下一個景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