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瓷網朱東明總經理與工藝美術大師、“孫公窯”傳承人孫同鑫、孫立新父子。
100多年前,一個名叫孫洪元的江西豐城人來到景德鎮。從學徒到作坊老板,幾十年間,他和他創辦的“孫榮記”陶瓷作坊,書寫了一段景德鎮陶瓷界的勵志故事……
清光緒年間,9歲的孫洪元從江西豐城來到景德鎮的陶瓷作坊當學徒。學徒期間,由于他吃苦耐勞、勤于鉆研,短短幾年便練就了精湛的拉坯技藝。出師后,他又開始潛心鉆研陶瓷顏料的配方工藝。17歲那年,孫洪元便獨立門戶,創辦了“孫榮記”瓷坊。因為孫洪元的誠信經營和勤于鉆研,孫榮記的產品很快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當時,景德鎮流傳著一句話:“買好瓷器,上孫家窯”,“孫家窯”就是“孫榮記”的別稱。
那時的陶瓷作坊對于自己的制瓷工藝和顏色釉料配方都是密不外傳的。為了提高陶瓷產品質量、豐富陶瓷品種,孫洪元醉心于傳統高溫色釉和釉下彩顏料配方的研制,通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他逐步掌握了烏金釉、郎窯紅、鈞紅、祭紅、影青、青花料等顏色釉的配方和燒制。民國時期,王步等人就是使用“孫榮記”的青花料來畫坯的。
從“孫榮記”創辦直到1949年解放,“孫榮記”都處于穩步發展階段。8年抗戰時期,景德鎮許多瓷號紛紛關停倒閉,“孫榮記”依然是生意興隆。
解放后,“孫榮記”公私合營并入建國瓷廠,孫洪元及兒子孫振東以及兒媳等,都進入建國瓷廠工作,并成為瓷廠技術工種的骨干。孫洪元在建國瓷廠,從事的就是顏色釉的配制工作。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為了景德鎮的瓷業發展,孫洪元和他的兒子孫振東,毅然把當時堪稱景德鎮最好的顏色釉配方捐獻給了國家,并將自己掌握的秘不外傳的制瓷技藝,無償地傳授其他工人。孫振東的妻子還擔任了“新中國建國瓷”繪制組組長。據原建國瓷廠副廠長鐘宜彬介紹,孫洪元、孫振東父子配釉,有獨特的絕招。他們是以舌品嘗來配制釉料的。

對于孫氏一家,為建國瓷廠顏色釉藝術的發展及傳承做出的重大貢獻,1994年景德鎮市政府授予,“孫榮記”第三代傳人——孫同鑫一家“陶瓷世家”榮譽稱號。

經過百年的繼承和發展,現在的“孫榮記”已經傳到第四代、工藝美術大師孫立新手里。為傳承和創新“孫家”的陶瓷技藝,他把自己的作坊取名“孫公窯藝”,決心讓“孫榮記”重現當年的輝煌,并為弘揚和發展祖國的陶瓷文化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們相信孫立新大師的陶瓷藝術,一定能夠結出豐碩的成果,為景德鎮藝術陶瓷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