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有哪種人類創造物幾乎穩定地貫穿了人類文明發展史,并且隨著文明進程不斷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那么陶瓷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從人類掌握水、火、土的融合技術開始,陶瓷器一直在生產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今天的材料技術已經把陶瓷穩定、耐磨、耐高溫的特性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廣泛應用于航天、醫學、工業生產等領域,但陶瓷器壁上浸潤的日常煙火氣息不僅沒有褪卻,反而更以充盈的觸摸感讓我們品嘗著人間醇厚,感受到時光的印跡和生命的溫暖。從史前時期的彩陶、黑陶,到類冰似玉的宋瓷,再到享譽世界的青花和五彩,中國陶瓷為我們營造出一個足夠豐富和細膩的世界,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了一道道或溫婉、或絢麗的亮色。
作為陶瓷藝術大師的曲冰從事陶藝創作和研究30余載,面對今天琳瑯滿目的陶瓷制品和日新月異的材料技術,他有著自己的理解。


曲冰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入選作品《膠囊》

曲冰 第十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金獎《蓮年有魚》
1990年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后,曲冰被分配至山東省硅酸鹽研究設計院從事陶藝創作,后又進入高校從事陶藝研究。既有學院派嚴謹系統的藝術教育訓練,又有對市場需求和產品生產的豐富經驗,他對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陶瓷文化熟稔于心,對各種陶瓷工藝了如指掌。他的作品曾連續3屆獲得全國陶瓷評比金獎,他本人也多次擔任省、市級陶瓷行業技能大賽評委,2019年他的陶藝作品《膠囊》入選全國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在這些榮譽的背后,他始終沒有停止對陶藝價值的深層思考。在曲冰看來,今天的陶瓷走向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天地,材料革新和技術進步也讓陶瓷器不再是生活中的唯一選擇。當陶瓷器越來越呈現出工業化的標準式樣和設計感時,陶瓷的個性與生命力又該如何呈現?如果說摶土煉泥、拉坯塑形、施釉彩繪、立窯燒造等傳統技藝是中國陶瓷藝術走向巔峰的基礎,那么在今天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這些傳統更顯得歷久彌堅,更是陶瓷藝術的底蘊所在。

曲冰 柴燒作品《堅果》

曲冰 草木灰釉手拉坯《急須壺》
歷經30余年的探索,經過各種工藝的創作實踐后,現在的曲冰不僅堅持手工制作,更喜歡用本色的柴燒作為表現手段,在充滿未知的偶然性中捕捉陶瓷獨有的韻味。柴燒的天真質樸、渾然天成、不加修飾的效果,反而是日臻精密的陶瓷工業背景下最為耀眼的光芒。正所謂絢爛至極歸于平淡,當一個高手踏過人間紅塵、走上事業巔峰的時候,也許更愿意相忘于江湖,一杯淡茶、一壺濁酒,以返璞歸真的方式體味人間清歡,沉淀于至簡至誠的日常生活。今天的曲冰更喜歡用純粹的方式匯集天下熱愛陶藝的朋友,他在云南、景德鎮、淄博等召集主持的陶藝燒造訓練營,有來自中、日、韓以及世界各地的陶藝愛好者,大家嘗試不同的材料、工藝和藝術語言,用最單純、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對陶瓷藝術的熱愛。



曲冰 柴燒連年有余

曲冰 作品《飄搖》
簡約、自然、唯美,是曲冰陶瓷藝術的一貫追求。鵝卵石系列是他多年創作的主題,在最為簡單原真的形態中,通過雕刻、施釉、賦彩給予其無限的意境。

曲冰 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資助項目創作作品《青花石》

曲冰 第十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金獎《鵝卵石》
曲冰認為,鵝卵石雖然常見,但卻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產物,有著歲月積淀的痕跡,每一個角度的弧線都各有美感,卻又渾然統一。所謂大道至簡、大象無形,最高層次的美感就是返璞歸真卻又包孕萬象。相信有著如此藝術理想的曲冰,其陶瓷藝術道路也會像鵝卵石筑基的歷史長河一樣,堅定從容卻又愈行愈廣。

曲冰 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評比金獎作品,《江南可采蓮》


曲冰 公共藝術作品

曲冰,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東輕工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山東陶瓷》期刊編委,2007年、2008年、2012年,在韓國學習柴燒,師從韓國著名陶藝家金容文先生。2018年,師從日本著名陶藝家日下部正和先生,學習無煙環保快速柴窯的燒制和建造技術。第三屆山東省工藝美術行(黑陶、陶藝)技能大賽評委。2019年任《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大賽》評委。2019年、2021年任《山東省陶瓷行業職業技能竟賽》評委。2019年,作品《膠囊》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2021年,作品《膠囊》入選《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入選2016年度和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資助項目》。景德鎮陶溪川國際工作室特邀駐場藝術家。2023年12月,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中國會員展,北京國中美術館。2024年1月,入選“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優秀作品巡展”北京站,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曲冰 《格物致知》單體直徑32厘米,2024年創作,樂燒灰陶

曲冰 2001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大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