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美輪美奐的花鳥世界。一幅幅頗具傳統色彩又不乏現代元素的瓷畫藝術品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人目不暇接。10月15日,王加林先生陶瓷繪畫藝術展在石家莊美術館開展,93件陶瓷繪畫新作在流光溢彩中登臺亮相。
陶瓷藝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瑰寶,已有數千年的輝煌歷史。從小在唐山西缸窯長大的王加林,耳濡目染了陶瓷生產全過程,濃濃的陶瓷情結由此萌發,并最終引領他走上了在陶瓷上作畫的道路。“歡暢地研習陶瓷繪畫,飽蘸色彩在瓷瓶瓷罐上行云流水,書寫著自然之美,呼喚人生之美,以瓷畫抒懷,抒發對生活、對人生的真情實感。”這就是他對瓷畫藝術的自解。
怎樣把瓷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王加林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一是重視藝術瓷的定位,起點要高,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藝術品就是明天的文物,要從這個高度定位藝術瓷的創作。二是要重視繼承和創新的問題。要繼承傳統瓷藝的技法,又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在瓷面裝飾上既要掌握陶瓷上作畫的技藝,又要吸取水墨畫的韻味和靈性,兼收并蓄,提高作品的藝術品位。三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寬視野,吸收西方瓷藝與繪畫、裝飾的長處,為我所用。真正實現繪畫與工藝的完美結合。”
為了學習和掌握畫瓷的基礎知識和技藝,增強陶瓷文化的修養,近年來,王加林先生先后到多個瓷區學習考察,虛心求教,從技法到用色不斷研習,在實踐中學習掌握其特點,在繪畫過程中體會藝術陶瓷的精髓。他說:“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痛苦在有些技藝難以把握,快樂在妙趣橫生。邊悟邊實踐,邊實踐邊悟,不斷挑戰自我。”
幾年來,王加林的畫瓷藝術成果豐碩,并突破了傳統畫瓷藝術的形式,在造型、色彩、構圖以及構成上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己鮮明藝術個性的路子。
他的陶瓷作品多取材花鳥,尤擅畫梅、荷。更可貴的是,他創作的陶瓷繪畫作品更多地傾注了自己的思想,將自己對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以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他的瓷本繪畫,充分運用國畫筆墨的長處,具有較強的文人氣息,講究意境、氣韻、神采。
藝術家貴有才情,而成功必以勤奮。推究王加林先生能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內,在陶瓷繪畫藝術領域能有如此成績,于此二者自系一身不無關系。誠如其言:“書畫之藝其最高層次之表現,絕非單純技藝之事,而在于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