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中國為陶瓷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其他陶瓷藝術家一樣,景德鎮孫公窯掌門人孫立新取得的陶瓷藝術成就也得益于國家的穩定富強。孫立新說:“陶瓷藝術是盛世藝術,是盛世中國孕育了孫公窯。”
1968年孫立新出生于景德鎮的一個陶瓷世家。受父親的影響,13歲的他進入國營紅旗瓷廠當學徒,學習陶瓷繪畫。
198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立新師從江西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傅周海老師。在他的啟迪下,孫立新慢慢對藝術品有了獨到的鑒賞能力。
“1993年,國營企業改制,我離開了紅旗瓷廠,第一次動了自己創業的念頭。”
不料,這個念頭剛一提出就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孫家祖輩經營的“孫榮記”陶瓷作坊,在景德鎮曾是很有名氣的一家窯廠。
“那段時間,我四處打工、求學,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堅信,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行業,體驗不同的生活,才能得到取之不竭的藝術靈感。我做過家裝,搞過設計,還當過包工頭,換過很多工作,唯一沒有中斷的就是繪畫。”談起在深圳打拼的日子,孫立新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并將那段經歷稱為“游學”。
“在深圳打工的時候,我試著將自己創作的一些現代陶藝做出來,每個月做四五件,能賺500多元,當時這可是一大筆錢啊。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我意識到瓷器市場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日用瓷器不再是市場的壟斷者,那些擁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現代陶瓷正在悄然走進尋常百姓家。看到現代陶瓷的前景,使我很興奮,恨不得馬上帶著自己的發現和理想回到景德鎮,開始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
1998年,孫立新離開深圳回到景德鎮。那一年,他祖父去世了。帶著老人的期望,孫立新繼承了“孫榮記”,為紀念祖父,將其更名為“孫公窯”。
近年來,藝術陶瓷的市場很大,孫公窯的發展很迅速,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品牌,在百花齊放的瓷器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這一切都得益于國家的強盛。
“陶瓷藝術是盛世藝術,國家安定、經濟快速發展,為藝術瓷提供了寬裕的發展空間。我相信景德鎮會涌現出成百上千個孫公窯,景德鎮這個千年瓷都必將再次綻放光芒。”孫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