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鎮的挑瓷工
“唉嘿、唉嘿......”在景德鎮長大的人,小時候常能在巷弄內,聽到猶如纖夫般的輕微吆喝聲。定睛一看,是個挑著瓷器的中年男子,很有節奏的邁著步子,肩上的扁擔也隨著吱呀作響......
在景德鎮,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男子”,亦是景德鎮不可或缺的風景——挑瓷工。

它是瓷器最安全的運輸方式
“挑瓷”被認為是泥坯最安全的運輸方式,由來已久,它是景德鎮陶瓷行業特有的一個門類。
古時的景德鎮城市格局,是在窯作群中發展而來,由于沒有統一的規劃,作坊與民居混雜,道路狹窄。(即使是現在,當你走進一個窄窄的弄堂,能遇見在屋外端著飯碗閑侃的大媽,也能看見作坊里畫瓷的手藝人...)

狹窄的巷弄限制了瓷器的運輸方式,再加上未燒制的瓷坯不能受到顛簸,填好色的釉上瓷亦不能隨意包扎捆綁......所以,“挑瓷工”在瓷器運輸環節中擔任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瓷器們被整齊放置在擔架板上,且互不緊挨,一路沒有顛簸,安安穩穩地被挑瓷工送到目的地。

巷弄里道路狹窄,人員混雜——小攤小販、來往的路人,嬉鬧的孩童,但挑瓷工總能在車水馬龍的窄弄里,自由穿梭,偶爾還需轉個拐角爬上兩三層樓的階梯......

他們肩上的擔子不下百余斤,擔子上的貨物可能價值過萬,但不管有多遠,挑瓷工們憑著堅強的毅力,始終神情淡定,一步一個腳印......
累了,放下擔子歇一歇;渴了,喝口水解解乏。


內有乾坤
要從事這個行業光有力氣不行,行話說“得使巧勁兒”。走路的步子,要與肩上的擔子相互協調:腳在地上有節奏地走,擔子也要有規律的左右擺動。

熟練的挑坯工,別看他肩上的擔子千斤重,卻能鍵步如飛。

瓷器的擺放也很有講究,如果是多層,大的要放在最下層,稍小的放上層,最小的就插在縫里。

(挑瓷工有時也稱“挑坯工”,但他們所挑的貨物,不僅限于泥坯,成品瓷器有時也是他們擔子上的常客。)

現今,市區的中心街道不太能常見到他們的身影,但在樊家井、老廠、陶瓷園等地方仍然能見到他們穿梭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