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并組建了有力的領導班子,安排市委秘書長張鳳岐兼所長,珠山八友老師潘淘宇后人、著名陶瓷美術家、活動家潘庸秉為業務副所長。
建國以來,許多藝人設計制作了一批批禮品瓷、國家用瓷、大飯店賓館用瓷,創造了國寶級的精品,贏得了世界級的聲譽。然而,他們中的多數人沒什么學歷、沒有學位,有名氣、沒有級別。于是,以趙淵為首的中共市委決定為陶瓷美術家們評職稱,提高他們的地位。1959年9月,評出了第一批“陶瓷美術家、設計師、設計員”,其中,獲“陶瓷美術家”稱號的33人,獲“設計師”稱號的55名,獲“設計員”稱號的105名。在那物資供應十分困難的時期,黨和政府明確作出規定,給他們以生活照顧,每月發給白糖、香煙等緊俏商品作補助,有的發工作服、技術津貼。吸收他們參加市內大的社會活動以擔高社會地位,有小汽車的單位規定為他們服務。由他們領頭組建創作室、試驗組,給以充分的時間和條件,不限數量,不趕任務,讓他們創造出高水平、高質量的新產品,從中選出代表性的作品送北京展出,送國家收藏,為祖國爭光。這項工作,在陶瓷界震動很大,他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社會地位會有這么高,會受到政府如此的重視,心情很激動,精神很振奮,早上班、晚下班是常事,離廠不遠的美工人員晚上還回到工廠去加班。大家都愿意貢獻自己一技之長,研究顏色釉的老藝人紛紛把秘方獻出來給公家,一些身懷絕技的老藝人也都帶了徒弟。這項工作也有一些人不理解,認為我們這樣做,是過高估計了他們的作用,脫離了工人群眾。“文革”中有人就把這算作趙淵的一條罪狀,說這是搞“封資修”、“分化工人隊伍”等等,也使一些人受牽連,戴上了各種帽子。但是,就在“四人幫”打擊知識分子的艱難時刻,這些人還是喊“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
趙淵對陶瓷藝術家的重視、關心是難以盡敘的。許多紅店出身的藝人都是他親自談話、親自安排進入院校執教、陶研究所搞科研的。這些故事散見于報刊雜志、網站。幾年前首批陶瓷美術家章鑒逝世,趙淵從北京打來電話表示哀悼,令章鑒后人深為感動。
(此舉首開給工藝人員授譽的先河,極大地調動了藝人的積極性,景德鎮陶瓷藝術進入一個新輝煌時期。而國家直到1978年才設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據有關人員回憶,趙淵親自倡導建立工礦醫院。在基建期間,趙淵經常去工地察看,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示。有一次他來到工地,正在做水泥地面,他說手術室要清潔,水泥地面不行,一定要做磨石子地面。趙淵書記還出面找市搬運公司要來一部汽車,送往南昌改裝成求護車。車改裝成功后,趙淵書記看了表示滿意。因為瓷業生產粉塵重,瓷土中二氧化矽含量大,患矽肺病的工人較多。1960年的一天,趙淵來到位于楓樹山附近的市總工會農場。他在察看四周優美的環境后說:“這個地方建一所工人療養院真好。”有關部門千方百計籌集資金,迅速行動起來。趙淵每月都利用星期天到基建工地察看一次。建成后,安排工人療養。當時物資供應緊張,趙淵書記親自交代商業部門的領導,對工人療養院需要的雞、肉、魚、糖、副食品計劃,要優先于賓館、飯店,確保供應。工人療養后病情得到好轉或減輕。據老同志寧昌本回憶:一個時期由于農民冬季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沒有時間搞副業賺錢,到年終時社員沒錢過年,趙淵書記了解情況后,親自出面,向仙槎煤礦借錢幾千元,分給社員過春節。
一次煤礦出現傷死人事故,正在召開市委常委會的趙淵聞迅淚如雨下,倡議全體參會者默衰。2000年左右,當得知光明瓷廠老徐家里生活困難,特地從北京打電話給老部下馮上松說老徐家確實困難,要他幫助解決老徐兒子的工作,并在老徐兒子結婚時送來賀禮。而他的小舅子(韓光親弟)幾十年來卻在集體企業工作,有著特殊身體狀況的他和普通工人一樣下崗,趙淵也沒有給他安排個吃皇糧的工作。在景德鎮又有多少人將自己的家人、親朋好友弄為公務員并提到領導崗位上。有的甚至舉家都是公務員、領導干部。
(對工農群眾的深厚感情是趙淵的品格)
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會”后,趙淵召開市委擴大會議傳達會議精神。為進一步造成“讓人講話”的民主氣氛,會議結束后,他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連續地、分別逐個地找所有市委管理的干部談話,進行個別交心。談話之前,都事先通知,請對方做好準備。談話時,態度誠懇、熱情,嚴肅認真。對對方提出的意見、批評、和建議,不強調客觀原因,不多加解釋,“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為正確使用干部提供了條件,干部們心情振奮、特別舒暢。
老干部程振武有一篇文章回憶自己“大鳴大放”時曾貼出兩張大字報《***褂子當褲子穿》、《朝里無人莫做官》,引起一些人激烈爭論和反對。他也認為這下完了。但趙淵最后在大會上說:“他頭腦發熱,驕傲自滿,有偏激情緒,大字報的提法不妥,用詞過火,缺乏與人為善的態度;但是大字報是按照大會的要求,在黨內會議上貼出來的,有人名有事實,構不成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言論。”要大家正確區別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不能用解決敵我矛盾的方法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不可不顧事實地使某些敢于提出批評意見的同志受到打擊。那樣將會助長某些明哲保身、不敢說真話、不堅持原則的不正之風。我們黨內的會議要造成一種風氣與環境,使人敢于提批評意見;我們黨的事業要興旺發達,就不怕沒有人歌功頌德,怕的是人家不敢提意見。
程振武感慨道:“在那個所謂兩個階級、兩條道路急烈斗爭時期,在全國反右傾尚未結束、反右派即將開始的政治壓力下,趙淵同志不附和而站在‘多數’人的對立面,來解決一個將要被‘打倒’的人,確實要有勇氣和氣魄。這種勇氣,體現了趙淵同志的大公無私和處事公正。”
由于趙淵的解釋,在之后的中共市委第二屆委員選舉時,程正武仍被選為市委候補委員。
三年困難時期,有個單位領導正在做報告的興頭上時,司務長上來說中午是不是吃只雞,該人也不知聽清楚沒有,糊里糊說“好”。結果和大家吃了雞。后來檢察院來逮捕他,正在這時市檢察院來電話說:趙政委親自到檢察院了,指示不要給其上手銬。干部們都說趙政委愛護干部真是細心周到,如果該人上手銬被帶走將是非常難看的。大家紛紛說趙政委愛護干部真是細心。此事體現了趙淵高超的領導藝術。山區有一位公社書記因觸犯法律而罪不可赦被處決,趙淵在全市干部大會上失聲哭泣。一些在外學習的人員打成右派回來后,趙淵不歧視地安排他們的工作。
筆者接觸到幾位趙淵時期的干部占起澤、胡永基、林景悟、吳海云、方明等人,深深感受到這些同志的德才是現在景德鎮拿不出來的。如林景悟在病榻上奮力完成《景德鎮史話》一書后逝世。又如吳海云是首倡宣傳珠山八友第一人。長期以來他不遺余力地弘揚陶瓷文化,在一次指導中央電視臺的拍攝活動中染病不起,于今年不幸逝世。占起澤在景德鎮設市時力主用“景德鎮”為市名,使得這一歷史的鎮名在新的時期與城市聯在一起而進一步名揚天下,功莫大焉。
(愛護干部、保護干部顯示了趙淵識人用人的膽略)
趙淵尊師重教。在一次給中小學做報告時,他針對有些教師有點歷史問題的情況,他說:“歷史問題就是歷史問題”。上世紀五十年代正在審干,這句話寓意深刻,在精神上給了一些教師極大的慰藉。又講到“教師要穿得整潔些,你是教育人的嘛。農民勞動穿草鞋,教師上課穿草鞋行嗎?那就不像。”他還說演員穿著要講究些。如果演員弄得象個丑八怪,誰愿去看戲。對教師逐條反映的問題,當場答復,一概解決,不打折扣。尤其是衣料、手表、自行車、皮鞋、不僅不要票證,而且可以賒購,分期付款。在當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解決這些問題,殊為不易,教師內心欣慰之情可以想象。對教師激發的力量是多大啊。在當時知識分子被列為改造對象的歷史背景下,他這樣重視教育、關心教育,是多么有魄力、多么有遠見卓識啊!他特別囑咐護士不要勞動打耐火磚,以免打針手發抖。
(正是在趙淵領導時期,景德鎮的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得到大發展)
趙淵書記敢講真話,1958年秋天,浮夸風刮得很厲害,黨的各級報章經常報導“放衛星”、奪高產。一天,《江西日報》套紅刊登波陽饒埠公社放特大衛星,畝產10萬斤。在景的捷克專家謨斯看了不相信,說要到現場去看,經請示趙淵,他說:“不能看,是假的,吹牛皮的。”當時的口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許多人也能看出問題,但不敢講。而趙淵不同,他不但能夠看出問題,而且敢講敢干,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在歷次左的運動中,由于趙淵的清醒認識,景德鎮都未受損害,反而因勢利導,將群眾的沖天干勁化為各項建設的動力。)
原市委辦公室副主任胡永基回憶西河浮橋建成的情況:1954年12月下旬,趙淵同一些干部去鄱陽枧田街商談窯柴生產問題。途經西河渡口時,只見河對面停了幾十輛裝窯柴的汽車在等待渡船擺渡。趙淵見對面停了不少裝窯柴的車,而渡船又只能是一輛一輛地將車輛接運過河。許多群眾見到趙淵一行紛紛反映此種不便,趙淵書記于是決定造浮橋解決車等渡船的局面,并向群眾承諾月底完成。在波陽期間,并派胡永基中途回到市里找有關部門商討架橋問題,有關部門有畏難情緒,拖了幾天。趙淵月底回來后找胡永基問架橋的情況,胡永基說了有關原因,趙淵嚴厲批評道“要你們何用,這樣何時建成社會主義。”
在趙淵的強有力的領導下,從12月31日早上開始做準備,入夜開始全面行動起來,胡永基親提照明設備照明。經過一晝夜的戰斗,終于建起一座簡易浮橋,使西河結束了車擺渡的歷史。當裝滿窯柴的汽車從這座便橋上通過時,人們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過往行人也高聲議論:“共產黨了不起,一個晚上就造成一座橋!”
(趙淵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來全面建設瓷都景德鎮的)
浮梁縣劃歸景德鎮管轄后,趙淵采取了縣委與市委合署辦公,不久又撤銷浮梁縣,從河西到浮北的興田、勒功一線設立幾個公社,從東效往鵝湖、瑤里一線設幾個公社,由市里直接管理這些大公社,減少了管理層次,精簡了機構。此舉為統籌城鄉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