騶虞,又名騶吾、騶牙。一種說法是騶虞就是白虎。《詩經》中有這個詞,《毛詩傳》解說是獸名,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掇o?!分杏?/span>“騶虞”的條目。“不食生物”的說法是神化的說法,白虎也是虎,虎而白,是白化現象,很罕見的。又有一說‘騶虞’在《詩經》中指幫助諸侯管理莊園的獵官,“騶”釋為天子之囿,將“虞”釋為司獸之官。 另外一種解釋,古之騶虞即是今天的大熊貓。


相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神垕大劉山南出現了白虎,白質黑紋,不踏生草,不食生物,行則有二虎相隨,望之悍猛,近之則甚溫順。據說神垕西寺有個和尚來神垕常騎之,雨季發洪水還常馱人過河,這就是瑞應圖上所說的瑞狩騶虞。周王朱橚聞報往觀至境,并令人設籠捕之,三日不得。一日雷雨大作,至夜則云開天朗,瑞狩騶虞徐步自入籠中,尾隨二虎自行離去。周王世子獻之于朝,百官表賀,永樂皇帝大加獎勵,并下詔于山前蓋廟立碑,名曰白虎廟,山后修橋,橋曰:“騶虞橋”,所以這里盛傳著:“修起白虎廟,九缸十八窯”、“山前白虎廟,山后騶虞橋”,寶山出瑞狩,寶地出寶瓷,神垕之名由此更揚名天下。據明永樂三年(1405年)《鈞州神垕山神廟碑》文中記載:“……神垕山在鈞州之野……永樂二年秋,有瑞獸出焉……即《瑞應圖》所稱騶虞是也……御制金敕,加錫禮以褒焉。內外群臣拜表稱賀,而茲山之名,一旦播于天下矣。……大明永樂三年秋歲次乙酉周世子奉敕撰。”



騶虞橋是溝通神垕東寨和西寨的主要交通橋梁,于1957年被洪水沖毀,現有橋墩等遺存?,F在的騶虞橋是2008年按照原貌進行復修的。(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