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的“粉彩”瓷,始燒于清康熙時期,是在“古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作的一種釉上彩品種。至雍正時期,粉彩工藝日趨走向工致秀麗,柔和淡雅,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粉彩”瓷以其色彩豐富、粉潤柔和、秀麗雅致的藝術特色,數百年來吸引著眾多的藏友,如眾星捧月一般的追逐收藏。






粉彩瓷的彩繪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勾畫出圖案的輪廓,然后用玻璃白打底,再將顏料施于這層玻璃白之上,用干凈筆輕輕地將顏色依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洗開,使畫面有濃淡明暗之感。在粉彩的填色中,打玻白是一項重要技法,它直接影響到彩繪畫面的質量與效果。玻璃白具有不透明的感覺,與各種色彩相融合后,便產生粉化作用,給人粉潤柔和之感。由于粉彩瓷的特點,在著色技法上,較其它釉上彩繪更為復雜細致。一般為畫、彩、填、洗、扒、吹、點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畫筆,填筆,洗筆,彩筆,篤筆,赤金筆,金水筆,瑪瑙筆,扒筆等許多特制筆。


粉彩瓷的制作,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它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不可忽視,包括白胎、器形、釉面、以及畫面工藝的好壞,填色的優劣,書法及款項的考察,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爐火燒成溫度,這些都將是燒制一件精美的陶瓷藝術品不可缺少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