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河渚街的貴山窯陶瓷藝術館,是唯一一處貴山窯作品的固定展示場所。為什么稱“貴山窯”呢?這和兩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有關,丈夫叫郭琳山,妻子叫嵇錫貴,在雙方名字中各取一字,于是便有了“貴山窯”。

嵇錫貴大師陪同中國瓷網、綠寶石藝術陶瓷館朱東明先生參觀貴山窯
嵇錫貴大師以陶瓷彩繪見長,作品精美瑰麗;郭琳山大師則精于陶瓷雕塑,作品大氣靈動。兩人因陶藝結緣,在陶瓷藝術領域相互合作,以其學養(yǎng)與才華和兩人的心靈默契,創(chuàng)作出獨具品格的優(yōu)秀作品。

《嬰戲系列》是夫婦二人于2000年合作完成的8個瓷孩子,有半蹲張望的、起舞弄袖的、盤坐捧鳥嬉戲的、有倒立練絕活的、有捂耳點鞭炮的,還有趴著晃腦袋的。既有男娃兒,也有女娃兒。
從造型上看,8個孩子的動作無一處相同,即便同為蹲狀,你是兩腳分開半蹲的,我是前后弓步斜蹲的。略有相似的是瓷孩子的面容,掛著兩片紅暈的他們,身著靛朱鑲嵌“斗彩”服,沒有癡狂的笑,卻多平淡的樣兒,那份嬉耍的喜悅只是從彎彎的眼角里不經意流出來。原來,精心策劃這場“嬰戲”圖的花甲伉儷,是要讓欣賞者從造型之變和斗彩之色中找尋作品的真意。
這對著名的陶藝家夫婦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如《嬰戲圖》系列。2011年郭琳山大師因病去世,《嬰戲圖》還剩下三套瓷胎,后來嵇錫貴大師將它們一一燒制出來,這也成為他倆今生的“貴山窯”絕唱。





重現(xiàn)“7501”風采
毛主席用瓷的文化意義和歷史價值毋庸置疑,可當年制作的“7501”絕大多數(shù)都不在了,幸存的部分,一些流到了民間,一些被流到海外。這兩張珍貴的當年制作“7501”的設計圖紙能在偶然中得以保存,嵇錫貴大師又曾作為項目負責人,參與了當年“7501”制作的全過程,對“7501”生產工藝有著很深的了解和掌握,于是,嵇錫貴大師決定重新燒制“7501”。
嵇錫貴大師帶著她的弟子們,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嚴格地以高標準對每一道工序進行還原,精益求精,終于在2013年,即毛主席誕辰120周年,成功使“7501”重現(xiàn)當年的風采。

中國瓷網、綠寶石藝術陶瓷館朱東明先生聽嵇錫貴大師講解G20用瓷的創(chuàng)作過程



貴山窯陳設 G20杭州峰會國宴用瓷“國色天香”




貴山窯陳設 G20杭州峰會國宴用瓷“繁華盛世”





貴山窯陳設 G20杭州峰會國宴用瓷“西湖韻”
2016年G20杭州峰會國宴用瓷,嵇錫貴大師嚴格按照“浙江特色、西湖元素、江南韻味、大國風范和世界大同”的理念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風韻十足,大氣婉約,透出美好寓意。
其中,“西湖韻”、“繁華盛世”是提前完成的。第三套“國色天香”的花面設計時間給的相當緊迫,嵇大師為了保質保量的完成重托,嵇錫貴不顧年事已高,采用“白+黑”的加班模式,連續(xù)加班4天時間完成圖紙設計。




在貴山窯里,還有嵇錫貴大師的徒弟甄景虎、蔣華、羅洪文等在各自制作著各種風格的陶藝。

中國瓷網、綠寶石藝術陶瓷館朱東明夫婦與嵇錫貴大師

嵇錫貴大師并贈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全集·嵇錫貴卷》書籍
嵇錫貴,女,1942年1月22日出生,籍貫湖州,現(xiàn)居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中國瓷網及綠寶石藝術陶瓷館的陶瓷藝術顧問。1965年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美術設計系,曾先后在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浙江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嵇錫貴大師以創(chuàng)作青花瓷、青瓷刻花、釉上彩瓷等為專長,功力深厚,風格多樣,精巧瑰麗。1975年參與為毛主席制作代號為“7501”的生活用瓷,上海錦江飯店元首用瓷的畫面也是她設計的。作品多次獲國際、國家級大獎,多件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