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訪談






[日期:2021-12-12] 來源:美術觀察  作者:張凌云 [字體: ]

 

劉遠長,1939年生,江西吉安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主持創作的《水滸108將》大型瓷雕,被譽為世界瓷雕史上的創舉;《哈哈羅漢》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浴》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九龍寶杯》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漁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天女散花》被中南海收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右)接受張凌云采訪

張凌云:劉老師您好!我受《美術觀察》編輯部委托與您進行一次訪談。您是景德鎮陶瓷雕塑的開拓者之一,是文人陶瓷藝術家,在景德鎮非常受人敬仰。您出生在1939年,在那個年代是什么契機促成您學習了美術?

劉遠長:我學習美術是很偶然的機會。我的祖父是江西省吉安中學的老師,新中國成立初期學校需要很多宣傳畫,但沒有人畫,我祖父就讓我畫,不會畫就臨摹,我慢慢開始對繪畫有了興趣。在我讀初中的時候,美術課老師是很認真教的,經常組織學生畫靜物、外出寫生等,每當節日會針對不同主題來畫。到了高中,我的相當一部分時間用來寫標語和畫宣傳畫,一晚上能畫十多張畫。雖然在繪畫上用了大量時間,但我其實一直想要當醫生。

1964年,劉遠長(右二)在雕塑瓷廠創作

張凌云: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是鬧饑荒的年代嗎?聽您這么說會覺得那個年代還是很美好。

劉遠長:那是1958年之前,一切都很美好,我們全心全意在為理想奮斗,意識不到很快會沒有飯吃。到了1959年我們突然開始吃竹筒飯,每人一天只能吃一個,吃不飽,但也得為理想好好努力。讀高三的時候有位老師說景德鎮陶瓷學院來招生,讓我去試一下,考不上還可以考別的學校。當時考兩天,考試內容是畫素描畫靜物。我考完后并不在意結果,因為志不在此。一星期后,校長在廣播里喊我的名字讓我到校長室,原來我被景德鎮陶瓷學院錄取了。當時又高興又失落,高興是因為被錄取了,失落是因為我還有做醫生的夢想,不明白為什么就要在陶瓷學院讀書了,也不知道在陶瓷學院會學到什么。我從小就想當醫生,從來沒有想過要走美術這條路。

1997年,劉遠長在工作室創作《哈哈羅漢》

張凌云:很慶幸您當年被景德鎮陶瓷學院錄取,否則,景德鎮就失去一位中流砥柱。您當年創作的《哈哈羅漢》因為憨態可掬的形象和富有吉祥美好的意義而廣受好評,但是后來雕塑瓷廠的很多小作坊都在仿做,您有維權嗎?

劉遠長:這有個過程,我一開始也會反對。不僅僅是在雕塑瓷廠,很多地方沒有經過同意就制作出售,這樣粗制濫造就不太好。但后來我當了雕塑瓷廠的廠長,發現工匠們是靠仿制我的《哈哈羅漢》生存,市場接受好,我也就默許了。按道理一件產品賣一年就賣不下去了,《哈哈羅漢》這么多年一直賣的好。在創作《哈哈羅漢》的過程中,我總想塑造一個有人情味的羅漢,讓他給人多送些歡樂,而不是正襟危坐與人有距離的羅漢。

無序的抄襲對景德鎮的傷害很大,如果能夠有理論、有指導、有規范的杜絕抄襲,景德鎮陶瓷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是會更好!中國陶瓷歷朝歷代都以創新聞名,看中國陶瓷史,有那么多令人振奮的好作品!為什么到了現代,抄襲現象這么嚴重?要反思!大家不能賺到錢就心滿意足了。

凡是抄襲的,都會越做越差,也會越來越便宜。

1998年,劉遠長在雕塑瓷廠桂花苑創作銅雕《吹釉》

張凌云:您是景德鎮陶瓷藝術近代發展的見證人,對它的發展有什么建議?

劉遠長:最開始我不了解陶瓷,只當陶瓷是實用器物而已,所以認為陶瓷的影響和意義不大。我從陶瓷學院雕塑系畢業后只想要做大雕塑,要像羅丹那樣。但這么多年,慢慢認識到陶瓷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是多邊科學,是系統工程,從采礦到原料的工藝流程到文化藝術的創作、塑造等,再經過高溫燒成,變成永久不滅的藝術品、實用品。這是陶瓷的偉大。

“文革”時期很多地方停止生產,我們卻特別忙。那個時候我們做的陶瓷有很多現實題材,包括:毛主席像、社會主義贊歌、長征、英雄人物、醫生、農民、漁民、鋼鐵工人等。作為從景德鎮陶瓷學院出來的學生,我們受到母校很正規的教學,正好畢業出來就用到了。由于我們受到大量的鍛煉,進步很快,那時候大家很認真,創作時既有個人,又有集體,大家互相提意見,互相討論創作主題、比例、結構、形象。這段時期的作品在中國制瓷史上獨立成章、自成體系,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方法做出了這些具有強烈、鮮明時代特征并為現實服務的陶瓷藝術品。

我們雕塑瓷廠技術工考試的時候,有個工人從五級工考六級工,一天完成一個天官雕塑。他先在石膏板上用高浮雕的方式把天官的形象做出來,然后等待干燥后,把泥扶起來,再把后面部分做出來。真是又快又好。這是景德鎮民間工匠的智慧。我們學院出來的人做一件雕塑要一個星期。

景德鎮陶瓷的發展要挖掘民間的智慧并集合起來,這一點很重要。“器成天下走,工匠來八方”的景德鎮多好!我們有那么多陶瓷藝術家,還有那么多機構協會,問題是怎么合力把景德鎮做好。在景德鎮,很悲哀的是許多人不知道景德鎮的重要性。陶瓷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很少有人看到陶瓷的價值。當年我考上景德鎮陶瓷學院時,媽媽對我講:“別人都說你考上一個做碗的大學。”

2004年,劉遠長(中間創作者)赴美國參加陶藝交流活動

張凌云:對,是這樣的!我發現許多人不了解景德鎮,更不了解陶瓷,甚至看低陶瓷。2006年我在美國認識一個瑞典的老太太,她說她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中國的景德鎮,因為她的父母送她一本介紹各個國家的童書,每個國家有一張簡單的地圖,地圖上只標注這個國家最重要的一兩個城市,她說自己清晰地記得中國的地圖標注了四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景德鎮!我去每個國家參觀博物館,發現景德鎮的宋、元、明、清瓷器是最重要的收藏。有一年我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小鎮拜訪一個朋友,小鎮人很少,馬路上只偶爾有車輛呼嘯而過,但是在當地的博物館,我意外看到一只景德鎮明代五彩大罐在光線幽暗的玻璃展柜里,當時我與它默默對望,感慨萬千。回國后我寫了一篇文章《無所不見景德鎮》在《上海工藝美術》雜志發表。美國阿肯色大學歷史學教授羅伯特·芬雷寫的《青花瓷的故事》一書中,詳細闡述了青花瓷對世界做出的巨大影響,推動了人類社會快速進步。

劉遠長:我們的古代文明,通過國際貿易,帶動全球各地區人們的交流互動。當時國外也學習中國,尤其在陶瓷方面。近代國外陶瓷藝術發展迅速超過我們。

景德鎮十大陶瓷廠有過輝煌的歷程。僅雕塑瓷廠來說,當時的“八馬”雕塑出口150個國家,“福祿壽三星”美國和馬來西亞常年進口。但這些沒有留下文字、影像記錄,非常可惜。有人認為這些已經過去了。

我們在歷史長河中就是一滴水,但我們是有責任的!我常問自己對景德鎮還能發揮什么作用?

有時候很著急,為什么好的東西沒有留下來?有一年我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交流,教科文組織一位官員說:“中國和世界的交流對話最好的載體就是陶瓷!”

但是景德鎮的人知道嗎?我聽到了會感到振奮。要發展陶瓷,有人不理解,為什么要發展陶瓷,他們關心的是誰賺了多少錢,他們不關心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不平衡,有人得到很多利益有人沒得到利益,這些都是正常的,為什么不能為景德鎮的發展做宏觀的考慮?有些著名的教授、陶瓷藝術家也是只想自己。應該要利用自己的地位去鼓舞別人,提出一些我們要努力的事情,而不是總談自己,總關心自己的利益。抓著自己的頭發往上提是離不開地面的。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 花釉豹 陶瓷 30×13厘米 1980

張凌云:您對陶瓷發展的見地非常寶貴,而且有很開放的心態,這就像景德鎮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星。

劉遠長:我現在退休了,但不能關門去享清福,雕塑瓷廠該怎么辦?工匠們怎么辦?我這個工作室能起到什么作用?我還能有什么作用?令人痛心的是有些陶瓷組織協會不但不起作用,還起了反作用。

世界多么大,個人多么渺小。我熱愛陶瓷,也愛鍛煉身體,年輕時一車石膏運到工作室,我能一次扛三袋。身體要磨練,思想要磨練,做人也要磨練!

陶瓷是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陶瓷材料可以用在不同領域,有軍工,有建筑,有民用,有環境,多么偉大的材料!陶瓷可以改變人的精神,但方向一定要正確。

現在有希望的是年輕陶藝家,他們很有想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 漁翁 陶瓷 25×30厘米 1998

張凌云:您的外甥劉建華老師是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最具實驗性、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陶瓷和綜合材料作品反映了社會現實。2003年,他的“日常·易碎”系列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中首次展出引起廣泛關注,劉建華擅長將日常用品復制成外表和象征意義大于實用性的神秘物體,引人駐足、觀望、深思。2008年,他提出“無意義、無內容”的理念來進行創作,從作品《無題》開始了一個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當代藝術創作的獨特個人語言體系。您的兒子劉丹華也做出《錦灰堆》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現代陶瓷藝術裝置。他們實際上脫離了您的陶瓷藝術系統,您對他們有過影響還是指點?

劉遠長:他們并非受我影響,也不受我指點。劉建華早年在云南,接觸現代藝術家較多,像岳敏君、張曉剛等,現代藝術氣氛活躍,還有他展覽的畫廊比較重要。劉丹華是在中央美院讀的研究生。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 大漠 陶瓷 28×25厘米 1998

張凌云:對您影響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劉遠長:1999年,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參加世界陶瓷大會,看到了許多好作品,每個參與會議的國家會升一面國旗,那次是中國第一次參加,我看著升起的五星紅旗,想到我們在陶瓷藝術領域還是太保守了。國外現代陶藝的表現手法、形式創造以及使用的不同工具,使我的思想產生很大飛躍,我意識到我們的陶瓷創作路子單一,形式不多,甚至這么豐富的國際交流形式我們到現在都比較少。

張凌云:其實我們有開始在做這些交流活動。陶溪川的春秋大集做了三次。我們邀請了全球優秀的陶藝家過來做展覽、講座、駐場、市集、工作營,效果非常好,吸引很多學生和年輕陶藝家來學習,只是因為疫情暫停了。

劉遠長:2000年,我去看美國大學生陶藝大會,也很震驚,他們的學生們可以熟練地用泥土塑造形狀和裝飾。我們現在還是有差距的。

我常想怎么推動這個行業。我們除了一個綜合博物館還應該把景德鎮陶瓷特色分門別類:青花博物館、色釉博物館、雕塑博物館、粉古彩博物館、青白瓷博物館、薄胎博物館等。薄路子也是景德鎮陶瓷一大特色,不要丟掉它。

我們廠里有粉彩裝飾雕塑,后來我查了一下,全世界只有我們在做。這么厲害,我們沒有做弘揚宣傳可惜了。我旁邊的工作室有個師傅,他不用打稿,直接在高溫燒好的雕塑瓷胎上用粉彩畫龍、畫鳳、畫各種裝飾,像觀音、羅漢這樣的雕塑表面起伏不平,是很難掌控運筆的,但他畫起來如履平地。我總讓他保重身體,因為后繼無人,收的徒弟做了幾天就跑掉了,他的孩子也不愿意學。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 磐 陶瓷 50×49厘米 2010

張凌云:近些年景德鎮似乎成了熱點,不光是全球的陶藝家前來駐場創作,國內的大小畫家也都來畫瓷器。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比較反對只將陶瓷作為平面用陶瓷顏料畫畫,感覺他們不理解陶瓷藝術的特質是泥性。

劉遠長:景德鎮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城市,如果形成陶瓷藝術創作的花海,那么才叫“世界唯一瓷都”,怎么成為世界唯一?就要多種類,高水平。千萬不能是多種類,低水平!

我很同意“厚德立鎮,大器成景”,這句話太好了,我們要去行動去理解。不管是工藝美術大師還是著名的畫家,都有一定的經濟或社會影響力,不能被“功利”兩個字困擾。不要以為我是大師,別人就要為我服務,而是,我是大師,我更有能力為大家服務,更有責任把景德鎮推向一個好的方向。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 牡丹情 陶瓷 30×55厘米 2013

張凌云:我常會看到您在現代陶藝的講座中認真聽講,周圍都是年輕人,那一幕總是很打動我。

劉遠長:時代在變化,我老了,未來是年輕人的,我們要能跟上,有太多東西要去學,老年人和年輕人要進行思想上的碰撞,感受年輕人的氣息。

你看現在年輕人的作品多好,每天雕塑瓷廠里的公共窯開窯我都會去看,看看年輕人做的新鮮作品,這是洗我的腦筋。

我們老了不能吃老本,要吸收新鮮的東西。要跟上時代,既要有傳統,但傳統不能是塊敲門磚擋在門口。在傳統的基礎上往前走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走。傳統已經有高度,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再創新。

這些年,我得到了許多榮譽,但是怎么回報社會,怎么推動陶瓷的發展,怎么讓中國陶瓷強健起來?我感覺任務很重!

張凌云:很敬佩您,能夠在這種環境下保持不同,保持對景德鎮的宏觀思考,這需要很獨立的人格和很清醒的頭腦。

劉遠長:謝謝你,也謝謝《美術觀察》!希望這篇訪談能讓更多人關注陶瓷,關注景德鎮。(本文由錄音整理,經劉遠長審閱)

 


作者:張凌云 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教授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21年第11期)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