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釉作為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歷史悠久,其色彩豐富晶瑩透體博得人們的喜愛,并為人們所推崇。它是用多種金屬氧化物和天然礦石為著色劑,裝飾在坯胎上,經1300℃以上高溫燒成。景德鎮生產的高溫顏色釉瓷色彩豐富,造型美觀,光可鑒人。尤其是一些名貴色釉,對窯位要求十分苛刻,有“寸金窯燒寸金瓷”之說,故有“人造寶石”之譽。
顏色釉裝飾源于商代的彩陶,到明、清兩代,景德鎮成功地創制了祭紅、郎窯紅,桃花片、窯變色釉、烏金釉等名貴色釉。解放后,景德鎮顏色釉瓷的生產不僅恢復了近80種傳統名貴品種,而且采用新的科學方法進行配料和控制窯溫,提高了顏色釉瓷的質量,并創制了70余種新的名貴色釉,如“羽毛花釉”、“鳳凰衣釉”;“雨絲花釉”、“彩虹釉”等。
圖1.中國瓷網總經理朱東明與國家級顏色釉專家鄧希平
鄧希平,原景德鎮建國瓷廠總工程師,四十多年來,她一直從事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的研究和創作。在談到解放后景德鎮顏色釉的恢復與發展的過程時,鄧希平老師說,她記憶中比較清楚的是三個階段:
第一是1954年,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現為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以下簡稱部所)承擔了《中德技術合作資料》上,中方需要向德方輸出的“景德鎮顏色釉的配方、制作工藝、燒成技術等祖傳秘方”整理工作。這是第一次對景德鎮的傳統顏色釉,做一個很系統、科學的總結。這個對中國做了很大貢獻,對德國制瓷也會帶來很多啟發;
第二是1959年,建國十周年,景德鎮出了一批非常好的瓷器,作為國慶獻禮,其中就有顏色釉的瓷器,那都是部所所做的。部所還建了小柴窯,里面恢復了一些顏色釉的品種,郎紅、祭紅、鈞紅這“三紅”是有的,三紅做出來后,藍釉、黃釉、影青那就不在話下。
第三是上世紀70年代,建國瓷廠成立了顏色釉的實驗組。之后攻破了一些顏色釉的難題。
1949年8月16日,景德鎮成立了第一家國營瓷廠——“試驗瓷廠”,1950年3月該廠正式更名為“景德鎮建國瓷業公司”,1952年10月正式改名為“景德鎮建國瓷廠”。1953年,景德鎮的顏色釉就是在這一年以后才開始活躍起來的。



鄧希平顏色釉作品
1954年,“景德鎮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正式成立了,許多身懷絕技的色釉藝人集中到陶研所工作,總結老藝人的顏色釉配方和制作工藝,并對景德鎮顏色釉所采用的各種土質原料進行化學分析,整理出文字資料。同時,多次選派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拜顏色釉藝人為師,學習顏色釉的配制方法,為后來進一步繼承和發展景德鎮顏色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68年輕工部陶研所被解散,部分顏色釉藝人和科技人員調到建國瓷廠,自此建國瓷廠逐漸成為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的試制研究和生產的中心。
解放后,景德鎮共創117種顏色釉,其中高溫58種,低溫59種,大自然里有什么樣的顏色,景德鎮就能燒出來什么樣的顏色,是仿古超古,創新有新的年代,是歷代制作顏色釉的顛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