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山水意境創造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對獨立于繪畫景物之外的筆墨來直接顯示的。山水畫的意境并不是畫家對自然山水狀貌的自然摹寫,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這就要當取者取,當舍者舍。
另外,意境創造的格調高低、雅俗也是非常螢要的因素之一。人的精神氣質因人的學養、品質、才智、世界觀等差別而有所不同,而畫的境界格調也因畫家的品質、師承、審美情趣、形式筆墨、景物裁剪的不同遂有高低雅俗之分。
雅俗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它是既復雜又模糊地藝術概念,并沒有固定的程式可資追尋。潘天壽說:“境界層上,一步一重天,雖尺苧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木必夢見。”占人也有“唯俗病不可醫”的嗟嘆。
所謂“品格之高步在跡而在意,品評不在青綠水墨問”。格調是畫面整體內住精神的反映,當然也是畫家內在精神氣質的跡化。但精神雖屬微妙,總要借助形來顯現。而繪畫之‘點一畫,構成布局,色墨潤化,甚至題款鈐印亦皆畫格成就之處也。以人喻畫,高格凋的意境創造,無論在形式構成,還是在筆墨處理,乃至景物布置上,都不會同于時風,也不會泥于古人,當以其卓越的藝術吧熾,創造植f自己的形式語言,將真性情,真情緒形諸筆墨之間,以顯示自由奔放,灑脫不羈,或平靜安詳、泰然自若的特質。

【江生林作品】清風竹影
在江生林筆下,“意”是傳統的,“境”是現實的,用筆、用墨和用色上完全達到一種最佳的效果。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也在其不斷積累修養中獲得悟性。
江生林的山水畫無論筆墨、構圖、意境,都體現出印象是“正”——取法“正”、筆墨“正”、韻味“正”,可見他對自己所接續的繪畫傳統有著正確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