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圓器造型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之一。它與紫砂方器造型并存于世,相互映輝,不斷演變、調整、發展,蘊育了漫長的紫砂發展史,創造了“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姿態萬千的茗壺世界。
紫砂圓器造型的完美,主要反映在圓器壺體造型的完美形式上。一把上好的紫砂圓器茗壺,無論是整體、半圓、橢圓等等形式,均需要追求壺體的協調統一,賞心悅目,視覺上的平衡、和諧、韻律、對比等等,通過形式來體現超越自然形態的內在理論美感。所以在泱泱茗壺世界中,簡練的幾何形圓器上乘之作,經得起眾人的挑剔實非易事。前輩藝人在創作作品時主要是用眼光,憑經驗,直觀形象地確立壺形的輪廓線形,達到紫砂術語上俗話所說的“登樣、稱勢”的感覺,這種傳統的審美觀念缺乏現代設計理念,但由于受到歷史的局限,為普通眾人所接受。
人們評說一把上好紫砂圓器茗壺,往往用“形、神、氣、態”四大要素來衡量。我認為,四大要素之中關鍵的還在于形。形姿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余三要素的內在因素。或端莊穩重,或粗樸大方,或靈秀端麗,或巧而玲瓏,大凡這類型的造勢無非是紫砂藝人通過弧形曲線過渡組合構成來充分表達作者的創作思想,形成一個獨立體的形體表達追求完美。各種曲線的有機結合,紫砂圓器結合壺體造型設計的實踐中應用非常之廣泛,含有豐富的美學原則,只是設計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必須結合壺體造型將它進一步提煉、濃縮、給予理論性的上升、總結為規范標準的法則。

1.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橫把洋桶壺》

2.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碧玉清風壺》【蔣惠裝飾】

3.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二泉壺》

4.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浪擊壺》
如何增強紫砂圓器壺體造型突出個性的形象意識,主要是如何理解點、線、面的構成關系。點是一個視點、視向和視域的一種透視。亦即只有一個視點、視向和視域所造成的視面。在壺體造型組合中,壺體的面統一于一個焦點,呈現出對著壺體正中觀看物象的實景。面反映出不同壺體,各自具有的外部體形特征,即在視覺上能得到壺體所體現的具有的厚重、輕雹笨拙、靈巧、大小多少等各種復雜變化的體積和重量的感覺。線的表達感情很強,直線的表達一般使人感到“嚴格、堅硬、明快”;垂直線有“上升、嚴肅、端正”,如“橫把洋桶……碧玉清風”使人有敬勵之感;曲線一般有“溫和、緩慢、豐滿、柔軟”之感;如“二泉”拋物線有“流動速度”之感;如“浪擊”雙曲線有“對稱美”之感:水平線有“穩定、莊重、靜止”之感等等。紫砂圓器壺體造型主要運用“點”的排列,“線”的運動,“面”的組合,大小及方向的變化,以及通過各種不同體形特征的調整,構成一件茗壺作品中局部的差別與和諧,及彼此間的呼應,使之創意設計,工藝制作達到相對的統一。
紫砂圓器壺體造型非常簡練,點線面的運用對壺體形象的造型成功與否非常關鍵。要達到圓器壺體造型的和諧統一,一是靠主附件尺寸與比例,微曲線的過渡處理,二是強調壺體結構,骨架大氣,過度得體,看似簡單的線型一旦運用恰當,就賦予各種性格和個性,這就是我在多年設計創作中探索實踐的初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