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 柴瓷 天青釉的奧秘
作者:朱文立
汝瓷、柴瓷自失傳以后,歷代陶瓷工作者、研究者,為恢復這兩大名瓷,破解這兩大名瓷的懸案,均未取得成功。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輕工部下達了“汝瓷天青釉的研究”科技攻關項目。筆者在輕工部科學院李國楨教授、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馮先銘等老師的指導下,歷經了5年多的不懈努力,根據柴瓷的一個美麗傳說,才把汝官瓷研制成功。88年通過輕工部鑒定,鑒定前,馮先銘先生揮筆提到“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耀、鈞等窯難度大的多,明清兩代景德鎮雖仿過,但沒有成功,你廠經過五年多的努力,終于使汝窯天青釉再度出現······” 汝官瓷鑒定后,李國楨、馮先銘等幾位老師諄諄告誡筆者:“汝瓷是我國最燦爛的陶瓷文化,要嚴格保密,要傳承好,不能擴散,更不能把它搞爛,否則就是對祖國陶瓷文化的不負責。”在研制汝官瓷的過程中,筆者深刻體會到,汝官瓷天青釉為什么那么難:因為它有諸多奧秘。有些是難破解的物理變化。
一、汝瓷、柴瓷天青釉配方的奧秘
我們知道,每一種瓷都有它的呈色原理。如臨汝窯豆綠釉,它是釉中氧化鐵還原成氧化亞鐵。所以說,只要對各種瓷進行化學分析,就知道其各種元素的含量。然后用各種能用的自然礦石分別進行化學成分化驗分析,再進行調配,就能成功,這是瓷器胎釉配方的普遍基本方法,也是很科學的方法。在汝官瓷釉料配方的研究中,我用各種自然礦物進行反復調配,每個配方的化學組成都和古代汝官瓷原來的化學組成一樣,均未能燒成汝窯天青色。這充分說明了其他瓷普遍能用的科學配釉方法對汝官瓷和柴瓷天青釉的配制都不能用。昭示了天青釉自宋代失傳后遲遲不能恢復的原因。但有一種情況,除非配方和宋汝官瓷用的瓷土品種一樣,因燒制天青色的原料非常奇缺,南方缺少這些原料,所以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窯廠沒能恢復汝瓷。所以說配制汝瓷和柴瓷天青釉難,難于上青天。
二 汝瓷 、柴瓷天青釉燒成的奧秘
要想燒制出好的瓷器,必須有三大要素: 1、配釉。就是能配出好的釉料配方。2、燒成,就是火的藝術。3、造型設計。第一二兩項是無形的,也是最難的,看不見摸不著。第三項是有形的,相對比較容易。汝官瓷和柴瓷天青釉燒制條件要求苛刻。首先對窯爐的選擇一定要小、適當,這是為了成瓷后好控制其降溫速度的快慢促使變成天青色的物理變化。從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挖掘出現那么多的小窯就是這個目的。其二,對燃料的選擇也非常的重要,因為燒青瓷該氧化必須氧化徹底,該還原必須還原充分。如果燃料中有害氣體過多,影響它的窯變和呈色。只有把汝官窯燒成純正的豆青色,冷卻過程中才能變化成美麗的天青色。
三 汝瓷 、 柴瓷天青釉物理變化的奧秘
汝官瓷和柴瓷天青色呈色原理非常復雜和獨特,它不但在燒制過程中進行窯變,在成瓷冷卻過程中還要進行神秘的物理變化。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瓷器在成瓷時,是什么顏色無論降溫速度快慢仍是停火時的那種顏色。而汝官瓷和柴瓷卻不然。它們在成瓷停火時卻是豆青色。在降溫過程中冷卻速度不能過快或者過慢,必須冷卻速度恰到好處,才能變成美麗的天青色。如果降溫速度過快,它仍是成瓷時的顏色,即豆青或蝦青色;如果降溫速度過慢,他就呈現淡天青色。在宋代,汝官瓷和柴瓷是在饅頭窯或馬蹄型的老式窯爐中燒成,所以成瓷停火后,窯中接近窯門部位降溫度速度過快,所以產品顏色仍是豆青或者蝦青色;窯內有些部位降溫速度過慢,卻呈現淡天青色。有些部位冷卻速度恰到好處,才呈現出美麗的天青色。所以古代有些史料記載:“柴窯固以天青色為主色,但據博物要覽則尚有蝦青、豆青、豆綠等色,不止天青一色也。”從實驗中發現,這些現象實是汝官瓷天青釉色在冷卻過程中特殊的物理變化的結果。天青釉在成瓷后,控制好它的冷卻速度,當溫度下降到1100℃——1050℃時,色澤變化最為明顯。
四 汝窯、柴窯天青釉與天青顏色釉
綜上所述,柴窯、汝窯天青釉完全是自然礦石和瓷土配制而成,它的呈色過程十分神秘,它是任何高溫色劑所不能替代的。明清以來,由于純凈的化工原料和高溫色劑的產生,使瓷器生產絢麗多彩,有的用氧化鉻或者鋯釩藍仿制汝瓷。這些色劑燒成的天青色色很浮、失透性強,成瓷時就是天青色,不會在冷卻過程中再變化。所以說,用色劑燒成的天青色只能稱顏色釉。它和汝瓷天青釉有著本質的區別,汝瓷天青釉非常滋潤,似玉非玉,棱角處薄釉部分,迎光照射,微現紅暈,給人一種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美感。把汝瓷天青釉和天青顏色釉放在一起對比,很明顯就能辨別出來。真金不怕火煉,是否真正汝瓷,放入窯中一燒,成瓷后就是天青色無疑是顏色釉,成瓷時豆綠色,冷卻過程中變成天青色無疑是真正的汝官瓷或柴瓷。
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