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0年前后,宋瓷與宋詞齊飛,華夏之文化由此造極于趙宋之世。
北宋立都于開封,名窯林立于中原。中國五大名窯,河南獨占其三。
幾十年間,為增飾我的“動物世界”,我曾幾下河南,卻也留下幾多遺憾。
“緣興故有,緣盡則滅”,佛家向來不說妄言。鈞、官、汝的釉色未能很好的裝飾我的“動物世界”,卻在我的學生李明的手上再造了一個亦人亦神的信仰世界、精神家園。由此,永信大和尚盛贊“達摩有傳人”;由此,為師亦常常竊言衣缽有了護持之人。
后生可畏,古賢先師真的不欺我呀。
——周國楨
北宋立都于開封,名窯林立于中原。中國五大名窯,河南獨占其三。
幾十年間,為增飾我的“動物世界”,我曾幾下河南,卻也留下幾多遺憾。
“緣興故有,緣盡則滅”,佛家向來不說妄言。鈞、官、汝的釉色未能很好的裝飾我的“動物世界”,卻在我的學生李明的手上再造了一個亦人亦神的信仰世界、精神家園。由此,永信大和尚盛贊“達摩有傳人”;由此,為師亦常常竊言衣缽有了護持之人。
后生可畏,古賢先師真的不欺我呀。
——周國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國幀與愛徒李明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舉凡其發自真誠的藝術創作,必然與其全部的知識積淀、個人情感、生活體驗等血脈相連。李明的作品最為獨到之處首先在于,他雖然同樣采取源遠流長厚重華美的鈞瓷做為其藝術表現的載體,卻幾乎完全揚棄了傳統鈞瓷以“容器”為造型主體的傳統。李明的鈞瓷造型基本以人物為主,偶爾旁涉動物,卻絕無盆、罐、碟、瓶、壺、碗等在傳統鈞瓷中比比皆是的造型。這倒不是李明刻意與這些傳統樣式劃清界限,而是基于一個清醒冷靜的現代藝術家對于“藝術”這一范疇的獨到理解。

工藝美術大師李明
李明憑著他對鈞瓷這種藝術媒介的深刻了解,熟練運用鈞瓷媒介的各種性狀特征,形成了一套富有其個人特色的造型語言。李明所塑造的人物,多以素色的陶泥來塑造人物的頭部、面部和手、足,而以陶胎施以鈞瓷釉料來塑造人物的軀干部位。因李明所塑造的人物多無頭發,故其頭頂與面部皆用微潤赭褐的裸露陶土來表現,很接近傳奇人物氣血飽滿而紅潤的膚色;同時,人雖多無頂發,李明卻多用質地更粗礪顏色也更深一些的陶泥在人物的眉骨、上唇、下頷乃至環繞整個面緣堆疊出眉毛和須髭,部分人物眉聳如戟、虬髯濃密,自然顯現出一種雄渾威嚴的氣勢。嚴格地說,只有在人物的軀干部位,李明才真正運用了鈞瓷的工藝,充分發揮了鈞瓷釉色、釉質、紋理的藝術表現力。
李明的陶瓷藝術人物在軀體上毫無例外地皆施有一層潤澤華美的釉質,這些釉質或光潔如玉、或凝固如冰、或細膩如脂,其釉色更是變化萬千,有的素白如雪,有的醬黑如鐵,有的青藍似海,有的紫紅如霞……更有這諸般色彩的過渡、交融、滲化,可謂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在這些釉色之中,又有冰裂紋、開片紋、融流紋、蚯蚓走泥紋等諸多復雜而微妙的紋理,或似人物衣紋的一部分,或如人物內在精神氣度的外在表現,這些紋理與釉色、釉質共同作用的表意化整合,形成了李明陶瓷藝術獨一無二的個性化造型語言。
李明簡介:
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綠寶石玉瓷網簽約的著名陶瓷藝術家?!蹲栽谔谩诽弥鳌?978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系;1982年畢業,是中國陶藝教育家、現代陶藝泰斗周國楨接受的得意門生。自幼深受父親的影響習練繪畫,傳續家學。父親李智先生以擅畫禪宗初祖菩提•達摩著稱于世,是鄭州書院前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少林寺院首任禪畫大師。李明大師的陶瓷藝術作品,造型功底扎實,神韻充沛,手法張放有度,剛毅、濃郁、厚重、質樸、個性十足、神形兼備,秉持鈞瓷傳統的泥、釉、火之工藝特性。鐵泥粗胎,釉如蠟淚,倒焰膛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韻要變。在他的作品中粗里見力量,笨里見精神,憨里見靈氣。有著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創新是他創作上唯一的動力,在他的作品中,有著強烈的藝術沖動和激情四溢的藝術張力。禪思盎然,飽含這對生命的思索,充盈著對生靈的禮贊,是他重要的審美感受,得道于真情潑灑,行道于自然而然。
2008年8月《達摩面壁尊》英國珍寶博物館典藏。
2008年11月《鐘馗打鬼》系列8件,獲《河南之星》設計藝術大賽金獎。
2009年11月《達摩觀月尊》、《達摩面壁尊》、《雪地虎》、《雪地行虎》獲河南省藝術陶瓷作品展珍品獎。
2009年11月《禪燈達摩尊》、《知悅羅漢》、《知順羅漢》、《知足羅漢》獲河南省藝術陶瓷作品展精品獎。
2010年9月《鐘馗尋鬼》獲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