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的物品總是帶有人的體溫和情感,就像鋦瓷和金繕,它們創造出了另一種藝術與美,它讓人們的智慧和精巧的技藝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縫補生命,修復藝術——鋦瓷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說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
鋦補修復后的瓷器還可以耐受熱食的熱度而不開裂,而尤其令人驚詫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銅絲熔合起來就是盛湯水也不會漏。
鋦瓷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行當經歷了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六個朝代。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歷程,影響了中國多少代人的生活。



發展至今,鋦瓷技藝也發生著時代的變化,在鋦瓷時添加了符合現代審美的新元素,使鋦瓷技藝變得更為靈活和美妙。當鋦子在器物上成為裝飾,與器物融為一體的時候,別有一番韻味。



如同這只筆筒,筆筒上鋦著朵朵梅花,與枝干和瓷身的顏色相協調統一而不感突兀,把周遭那朵朵白梅點綴的更顯孤傲、高潔。傳統元素和審美藝術,就這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唯美的鋦瓷,就是在不同器物上修飾不同的鋦子,鋦上合適的圖案,完全就是一種藝術再創作的過程,巧妙運用沖線或殘缺,創造出更美的藝術。
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金繕
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以金修繕”,用天然大漆來黏合瓷器的碎片或填充缺口,再將表面敷以金粉或貼上金箔,起源于中國髹飾工藝的泥金工藝。


金繕以瓷器和紫砂器居多,也可以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它和中國傳統的瓷器修復技術——鋦瓷有點類似,但本質上屬于漆藝的范疇。主要材料為生漆和金箔。
生漆是一種天然樹脂涂料,屬于純天然的產品,是我國的土特產之一,它具有防腐蝕、耐強酸、耐強堿、防潮絕緣、耐高溫、耐土抗性等。



金漆修補對于缺瓷、飛皮修復來說相對簡單,但是對于破碎裂開的瓷器就不如鋦瓷鋦釘簡單牢固,但是金漆修補可以避免對貴重器具的二次傷害,因為不用打孔。



經過金繕后的器具上會有一條條纖細的金色線條,順著瓷器受到沖擊形成的裂紋流淌,在深色碗盞的映襯下分外搶眼,仿佛一道道劃破黑夜的閃電。

淺色杯碟上的金線,看上去則像沐浴著金色陽光的汩汩細流,溫婉輕柔。杯子因為金的加入,變得醒目卻不突兀,還有了別樣的殘缺美。


鋦瓷和金繕,這兩種修補瓷器的方式并不沖突,各有各的優點,金繕重在觀賞性強外觀華麗,而鋦瓷則更為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