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凡
王大凡(1898~1961年),男,名堃,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戰亂,后移居安徽省黟縣,其父親為王家耀,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陽縣皇崗村,原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研究員(現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家。瓷都景德鎮20世紀20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大師之一,景德鎮市近代著名陶瓷藝術家。

王大凡肖像(王曉帆畫)
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美術家協會理事,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王大凡“自畫像”(絹本設色)1944年
20世紀,景德鎮陶瓷藝術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代。流派奇峰突兀,風格爭奇斗妍。從淺絳彩到粉彩,從寫意青花到綜合裝飾,從民間青花到現代陶藝,薪火相傳,譜寫了瓷都的時代主旋律。如果說“珠山八友”奏響了瓷藝文人畫的新樂章,那么從藝60年的王大凡,乃樂章中最強勁的音符之一。

第一排軍人旁左二為王大凡 攝于1926年
王大凡早年拜汪曉棠為師,同時學習沙山春、錢慧安、費曉樓的繪畫藝術,中年學習吳道子、陳老蓮、馬鏡江的繪畫技法,可謂轉益多師,博采眾長,自成法家。1922年,王大凡參加了由浮梁縣縣長徐仲亭等倡導,汪曉棠、王琦任副社長的“瓷業美術研究社”并擔任教員,1928年又協助王琦組成“月圓會”,雅稱“珠山八友”,從1935~1947年主持“珠山八友”工作長達12年之久,是20世紀30~50年代的領軍人物。

江西浮梁縣瓷業美術研究社飾瓷部同仁合影 攝于三七-雙十
(第一排右起三王大凡、第二排右起六畢淵明、第三排右起一王錫良、第三排右起三王曉帆)
王大凡在淺絳彩的基礎上,獨創了“落地粉彩”陶瓷技法,帶來了對陶瓷顏料的革故鼎新,使中國畫的風格和技巧在陶瓷上的運用游刃有余。王大凡在長達六十年繪畫生涯中,兼工帶寫,構思嚴謹,用筆流暢,飄逸。1915年粉彩瓷板畫《富貴壽考》作品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金質獎章,使景德鎮陶瓷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登堂入室。

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景德鎮瓷器首獲國際金獎
王大凡一生的創作,其瓷藝“文人畫”的風格和追求,都是以“雅俗共賞”貫穿。無論是大件還是小件,可以說都充滿了“文人畫”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小件作品統籌兼顧,以少勝多;大件作品縱橫捭闔、運籌帷幄。

王大凡《希平草廬題畫詩稿》
王大凡致力于“陶瓷文人畫”藝術的開拓,深化了陶瓷藝術的表現空間,為景德鎮陶瓷裝飾藝術樹立了又一座里程碑。

王大凡陶瓷作品潤格表
王大凡筆下的仙釋人物,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是充滿著人性、人情味、有血有肉的人;他筆下的歷史人物,或疾惡如仇,或正氣凜然,或幽默詼諧,或聰明睿智。早年的人物畫多是富貴壽考、伏虎羅漢、八仙圖等,晚年的人物畫以木蘭從軍、聞雞起舞、岳母刺字等內容為多,注重作品的時代性。

粉彩瓷板《松菊猶存》1928年創作
王大凡是將國畫藝術和詩、書、畫、印運用到陶瓷裝飾上的杰出代表,其傳世的近千幅藝術作品,充分體現了以詩入畫,以畫孕詩,詩畫結合的藝術風貌。如果說他早年的作品用畫筆向人們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傳達一種禪意,晚年的作品則表達了一種精神境界。

粉彩瓷板《富貴壽考圖》1936年創作
王大凡家族,瓷藝傳承,陶瓷圣火,綿延百載,四世丹青。創辦太平瓷社,培養的幾代藝術大師,名家輩出,峰崎并立,大師相望,異彩紛呈,蔚為世界,陶藝奇觀:其子王曉帆,為著名陶瓷美術家,“八小名家”;其女王筱蘭,為仕女人物畫家;其侄王錫良,乃改革開放后輕工業部1979年第一批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女婿畢淵明為景德鎮近代著名陶瓷藝術家;其弟子曾福慶、鄭瘦梅均為陶瓷美術名家;弟子王隆夫,系第二批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關門弟子李進,系第三批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長孫王懷俊系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批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次孫王懷治系第一批授予的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第三代、第四代家族成員中,陶藝人才輩出,百年薪火,四代相傳。真正可謂瓜瓞綿綿,光耀藝壇。

粉彩瓷板《不負昂藏七尺軀》1940年創作
王大凡生前,全國政協、中國美術家協會等部門曾邀請《人民中國》、《人民畫報》、《人民日報》聯合采訪了這位對中國陶瓷藝術作出杰出貢獻的陶瓷美術家。《人民中國》、《人民日報》還專門撰文介紹了王大凡先生的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對其的歷史性貢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粉彩瓶《春夜宴桃李園》1948年創作

王大凡(全家福)
前排左起:王懷英(孫女)、王懷俊(長孫)、畢彰(外孫)、畢德芳(外孫女)
中排左起:王筱蘭(小女)、施桂鳳(妻子)、王大凡、王夢蘭(長女)
后排左起:曹 齡(小女婿)、王一平(侄子)、朱淑珍(兒媳)、王曉帆(兒子)、畢淵明(大女婿)
王曉帆
王錫瑞(1918~1963年),常用名王曉帆、王儕,男,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王大凡之子,王大凡陶瓷世家第二代傳承人,1944年王曉帆創辦曉帆畫舫,師從于父親王大凡。景德鎮陶瓷美術鑒評家、陶瓷美術家。

王曉帆像
王曉帆民國時期與汪小亭、石宇初、陸云山、鄧碧孫、魏墉生、徐天梅、李明亮等共稱“珠山小八友”(也稱“八小名家”),又曾是工藝社,美術合作社的社長。

粉彩圓盤《追韓信》 1956年創作
王曉帆自幼隨父學藝,擅長粉彩人物,題材多取自歷史文學戲劇典故,技法承父,既善于用線,又善于用色,塑造人物極為傳神。作品充分利用“瓷”的美之魂靈以及“瓷”的柔和特點,結合典雅嫵媚的藝術形象和飄逸的神采,再搭配以蓮花紋、回字紋等圈飾,將陶瓷藝術的抒情性、韻律感作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畫面中的仕女形象柔情似水,溫情賢淑,端莊高雅,有著哀怨和病態之美,給人如臨一首婉約詞的境界。

水彩稿《畫里瓷宮》1961年創作
《畫里瓷宮》實現了幾個中國陶瓷表現形式的突破,一是焦點透視與散點透視并用的突破;二是陶瓷繪畫構圖與西畫構成結合的突破;三是陶瓷顏料與陶瓷工藝、陶瓷語匯高度融合的突破;四是傳統人物向現代人物突破、傳統色彩向現代色的突破。王曉帆開時代先河,把現代人物搬上了瓷器裝飾的舞臺,是中國陶瓷現代人物的奠基人、開拓者。

粉彩瓷板《趕集》 1959年創作

粉彩《快樂假日》
王筱蘭
王筱蘭(1926~1987年),女,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王大凡之女,仕女人物畫家,王大凡陶瓷世家第二代傳承人,師從于父親王大凡。

王筱蘭肖像

王大凡、王筱蘭父女合影

王曉帆、王筱蘭兄妹合影
王筱蘭幼承庭訓,從小便受到了濃郁的家族藝術氛圍影響,勤學苦練學習陶瓷繪畫藝術,擅長人物、兼攻花鳥,以及古代仕女,享譽瓷壇。

粉彩瓷板《橘頌圖》 1974年創作
其作品畫面豐富,設色明朗,布局精巧。人物畫刻畫細膩,線條流暢,神態逼真。

粉彩人物瓷板

粉彩人物瓷板《鳳儀亭》

王錫良
王錫良,男,1922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王大凡的侄子,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師從于叔叔王大凡先生。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家,景德鎮市委、市人民政府授名的“陶瓷世家”,瓷壇泰斗,1979年第一屆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景德鎮首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景德鎮書畫院院長、景德鎮市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景德鎮市政協第四、五屆委員、第六屆常務委員,中國陶瓷美術館名譽館長,昌南書畫院名譽館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擅長于粉彩人物、山水。作品大處著眼有氣勢,小處觀之有意味,因善畫中國畫,刻意在陶瓷作品中揉進中國畫,講求神韻、計白當黑的形式美感講究立意,注重裝飾,追求靜水流深的藝術效果,簡約是其寬廣的胸襟。

粉彩瓷板《牡丹庭院》 1987年創作

粉彩瓷板《廬山勝景含鄱口》 2008年創作

粉彩瓷板《黃山勝景》 2014年創作

畢淵明
畢淵明(1907~1991年),男,別號“至樂老人”,安徽黟縣人,珠山八友畢伯濤之子、珠山八友王大凡的女婿(王筱蘭的丈夫),師從于父親畢伯濤。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家,景德鎮市近代著名陶瓷藝術家。
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文聯委員、江西省美協顧問、景德鎮書畫院顧問、景德鎮市政協副主席,畢淵明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粉彩老虎瓷盤 1963年創作
畢淵明幼承家學,秉父傳藝工金石、詩、書畫、精陶瓷粉彩翎毛、山水、人物、走獸、花卉、猴。 尤其畫虎,有“畢老虎”之雅號,集畫虎名師張善子、高奇峰諸家之長、師家父畢伯濤的祖傳家教,細心體察各類虎姿雄威,潛心探求畫虎真功。在畢淵明的筆下,寒日臥虎如磐,巍然雄據;光天立虎如松,氣宇軒昂;碧水游虎如龍,悠悠成趣;平地奔虎如風,勢不可擋。畢淵明真可謂“虎神生靈氣,百態動千姿”,令人贊嘆不已。

粉彩老虎掛盤 1973年創作

粉彩老虎瓷板畫 1938年創作

王懷俊(中)王懷治(左)王懷亮(右)三兄弟2017合影

王懷俊
王懷俊,男,1943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祖父王大凡,王曉帆長子,王大凡陶瓷世家第三代傳承人,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研究員,景德鎮陶瓷學院二級教授,藝術陶瓷研究員。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專業畢業,師從于祖父王大凡、父親王曉帆。景德鎮市委、市人民政府授名的“陶瓷世家”,2006年第五屆被發改委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陶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館專家評委、景德鎮陶瓷藝術名家協會副主席,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王懷俊擅長于陶瓷人物、山水畫,兼長花鳥瓷畫。受家庭的藝術熏陶,學院派的專業訓練,綜合學院派和西方藝術之優長,形成了其作品古樸、高雅、飄逸的藝術風格。他的中國畫筆精墨妙,別具風韻,陶瓷藝術作品俗中見雅,雅而不俗,善將中國畫的筆勢章法有機地應用于瓷畫創作,用筆簡練而傳神,造型準確而優美,構圖疏朗而新穎,品位高雅,自成一格。

王懷俊長期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和研究,先后去丹麥、挪威、芬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中國繪畫藝術展”和陶瓷作品展及藝術交流、藝術考察,對于促進中、西方陶瓷文化交流做了積極的貢獻。

粉彩瓷板人物畫 2005年創作

粉彩四條屏《四美人圖》2007年創作

粉彩瓷板畫《豐年》2017年創作

王懷治
王懷治,男,1947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祖父王大凡,王曉帆次子,王大凡陶瓷世家第三代傳承人,原景德鎮市紅星瓷廠美研所所長,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師從于王隆夫老師。2011年被授予“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工藝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景德鎮市政協七、八、九、十屆政協委員,景德鎮珠山八友藝術館常務館長。

以人物畫專長,兼習山水,花鳥等,在創作中“馳神運思”追求作品的“詩情畫意”,給人們以較高的藝術享受。

粉彩山水瓷板《楓林秋色》 2019年創作圖片
王懷民
王懷民(1953~2015年),男,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祖父王大凡,王曉帆三子,王大凡陶瓷世家第三代傳承人,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藝術系。

粉彩人物瓷板畫
原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市珠山八友藝術館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擅長于中國人物畫、山水花卉。長期受家庭的藝術熏陶和學院派的專業訓練,山水、人物、花鳥等無所不精,作品風格古樸、高雅、飄逸。早年從事陶瓷粉彩人物畫的創作,后期多作青花花鳥畫。

粉彩山水瓷板《松風鶴舞抒我情》 1971年創作

王懷亮
王懷亮,男,1957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祖父王大凡,王曉帆四子,王大凡陶瓷世家第三代傳承人,景德鎮工業國有資產公司干部,王懷亮陶瓷工作室,師從于姑姑王筱蘭、姑父畢淵明。

中華文化促進會陶瓷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間藝術界協會陶瓷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協會陶瓷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景德鎮“珠山八友藝術館”秘書長,大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大凡陶瓷藝術館館長,IO-WCGA國際陶瓷大師。

王懷亮自幼隨姑媽著名陶瓷美術家王筱蘭學習傳統的陶瓷粉彩技法,擅長于落地粉彩,專攻人物、尤擅長仕女人物畫。完成唐詩三百首大師壺系列作品,獲得基尼斯記錄。長期研究中國陶瓷藝術近代史,撰寫了大量有考古價值和學術價值的藝術評論文章《二十世界景德鎮陶瓷藝術概述》、《元明清時代的景德鎮》、九四年主編和出版了大型報告文學專輯《瓷國明星》,為大師級的陶藝家撰寫了評論文章,成為陶瓷藝術界有影響的陶瓷藝術評論家之一。

粉彩、油彩《牡丹》 2020年創作

曹利英
曹利英,女,1958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外祖父王大凡,王筱蘭之女,王大凡陶瓷世家第三代傳承人,景德鎮立新瓷廠美研室,景德鎮市高級工藝美術師,麗茵工作室,師從于母親王筱蘭。

1996年獲得景德鎮市“三八”建功獎,2011年獲得“雅潤杯”首屆全國瓷器繪畫金獎。

曹利英擅長粉彩人物、兼攻花鳥山水,尤擅長人物仕女。其作品畫面豐富,設色明朗,布局精巧。人物畫刻畫細膩,線條流暢,神態逼真傳神,繼承發揚了母親王筱蘭古代仕女畫的精髓。

粉彩瓷瓶《貴妃戲鸚圖》 2013年創作

王 瑩
王 瑩,女,藝名慧月,1969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王大凡的曾孫女,祖父王曉帆,父親王懷俊,王大凡陶瓷世家第四代傳承人,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景德鎮陶瓷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研究方向:陶瓷藝術,師從于父親王懷俊。

景德鎮市青瓷藝術研究院的副院長。

早期以粉彩人物花鳥為主,后期以陶藝創作、陶瓷首飾創作和佛教主題的陶瓷創作,不斷探索表現手法,追求平靜與安寧。

青花瓷板《水仙》 2016年創作

王 屹
王 屹,男,1973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王大凡的曾孫,祖父王曉帆,父親王懷俊,王大凡陶瓷世家第四代傳承人,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藝術中心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英國肯特藝術設計學院碩士學位,師從于父親王懷俊。

江西省陶瓷工業協會理事,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市高級知識分子聯合會理事,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傳統粉彩瓷制作技藝---落地粉彩”代表性傳承人。

王屹作品以釉上彩人物為主,兼山水和花鳥,作品格調典雅,題材既有古裝仙佛仕女,亦有現代人物,作品有機融匯宋元筆意、父祖家學瓷繪技法和現代陶瓷材料和形式語言。

釉上彩《魚蘭大士圖》 2017年創作

王銘軒
王銘軒,男,1985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祖父王曉帆,父親王懷亮,王大凡陶瓷世家第四代傳承人,王銘軒工作室畫師,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畢業。

王銘軒長期受家庭的藝術熏陶,經過學院派的專業訓練,擅長陶瓷人物畫,兼及山水、花鳥瓷畫。以吳帶當風的線條運用,清秀雅潔的色彩效果,去塑造藝術形象,融合詩學意境于構圖布局之中,巧布畫意藝趣于器型變化之上。

陶瓷藝術作品俗中見雅,雅而不俗,善將中國畫的筆勢章法有機地應用于瓷畫創作,用筆簡練而傳神,造型準確而優美,構圖疏朗而新穎,形成了其作品古樸、高雅、飄逸的藝術風格。

粉彩刻瓷鑲器《清照詞意》 2009年創作

徐 進
徐 進,男,藝名徐銘駿,1979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王曉帆的外孫,王懷英之子,王大凡陶瓷世家第四代傳承人,景德鎮陶瓷藝術研究院人物組副主任,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技師,樂佛軒工作室,江西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專業本科、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系碩士畢業,師從于舅舅王懷俊。

景德鎮美術家協會理事,景德鎮陶瓷協會會員。

擅長于釉上粉彩,主攻人物、山水、佛教。以人物畫專長,因從小崇尚佛教文化,創作了“夢回敦煌”和“沁靜印象”等系列作品,并兼習花鳥、山水、顏色釉等題材作品。“夢回敦煌”系列在創作中追求渾厚的色彩視覺效果,以強烈的色彩和特殊的陶瓷肌理效果,營造出敦煌壁畫的創作原樣。

釉上粉彩《夢回敦煌》2012年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