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陶刻名家-陳經耕
陳經耕(1904-1969年),號漱石,民國陶刻高手,宜興蜀山人。
陳經耕自幼習文練字,1921年進入陶工傳習所刻字班,師從名師邵云如。上世紀20年代中期,陳經耕被利用公司聘為技工,并起用師父邵云所起的名號“漱石”。30年代后,陳經耕陶刻技藝成熟,尤擅刻畫石竹。他陶刻的石竹刀法細膩,枝葉靈動,得時人稱贊。因陳的技藝超群,故常為鐵畫軒及吳德盛的高檔茗壺銘刻。抗戰后,陳經耕常在上袁潛洛西望圩一帶串門陶刻,量大而檔次中等。建國后,陳經耕參加了合作社,繼續從事陶刻,并保持精細靈動的特點,直至1969年病逝,享年65歲。其傳器有柿扁壺、漢扁壺、菱形花盆等。



民國陶刻名家-談堯坤
談堯坤(1912-1988年),號巖生、巖石、一塵、省三,又號研深、和泰,近現代陶刻名家,壺藝泰斗顧景舟的表弟,宜興潛洛人。
談堯坤自幼喜書法繪畫,聰慧機敏,性格倔強。15歲師從名師陳少亭,藝成后,受聘于鐵畫軒公司,以山水花卉陶刻為主,楷隸均極見功力。上世紀30年代后期,談堯坤在鐵畫軒公司任技師,陶刻以中高檔品為主。這時談的作品山水靈秀,花草細微,有其師陳少亭之風韻。
1948年,談堯坤受鐵畫軒少東家戴相明之托,為其表兄顧景舟所制5把紫砂石瓢壺陶刻,并分送吳湖帆(1894-1968年)、唐云(1910-1993年)、江寒汀(1903-1963年)、顧景舟(1915-1996年)、戴相明(1922-)5人。2010年,嘉德拍賣會上拍出1232萬元天價的那把戴相明藏顧景舟制的石瓢壺,即為吳湖帆銘、談堯坤刻(注:另有一說,顧景舟刻自藏一把,另外4把為談堯坤所刻)。建國后,談堯坤參加了合作社繼續陶刻,并常為壺藝泰斗顧景舟、近現代花貨大師朱可心陶刻茗壺。1964年,談堯坤以“研深”名號在朱可心所制萬壽壺上陶刻毛澤東的七律詩《長征》,并由徐海東大將轉贈毛主席,此壺陶刻字跡工整,刀法不凡,是談堯坤陶刻的傳世精品。


民國陶刻名家-白應生
白應生,號琢如,民國陶刻高手,生卒待考。從民國傳世的紫砂器中,常見有落款“琢如”的作品,如段泥花瓶、繪畫紫砂盤以及壺藝名家汪寶根的木瓜壺,這些陶刻作品刀法熟練,字體流暢,極見功力。建國后,白應生參加了合作社,繼續從事陶刻,直至上世紀70年代病逝,惜傳器較少。



民國陶刻名家-范澤林
范澤林,生于1920年前后,民國后期的陶刻高手,曾以“石如”及“石生”名號陶刻紫砂器,解放后,參加合作社,中國工藝大師鮑志強的陶刻曾受過范澤林的指點。
宜興民國紫砂陶刻功力深厚、刀法奇絕,精美的陶刻作品是工藝與文化的結合,是哲理與人文的交融,猶如謙謙君子,妙齡佳人,蔥郁花草,壯麗山河,顯示國粹風韻,懷古幽情。民國紫砂壺因書畫而雅致,因文詞而精彩,為壺藝收藏家們留下了無數的陶刻典范及名家高手的藝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