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紫砂是人們最喜歡的藝術形式之一,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普通百姓,都將紫砂藝術視為陶冶情操、豐富意境最獨特的方式。而陶刻,作為紫砂藝術最主要的表現手法,它在書法、繪畫與文學修養的融合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輝。
紫砂陶刻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藝術。一個陶刻家先要具備相當高度的技藝修養、書畫水平,又要熟悉紫砂坭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轉刀法的掌握難度,不經數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鍛煉、體悟是很難深入和把握其內涵的。

徐秀棠大師記憶中的諸葛勛
諸葛勛(1897-1957年),號友石、臥龍、又號云石、玉如,民國陶刻高手,宜興丁山人。
諸葛勛1921年進入陶工傳習所,師從名師崔克順,學習陶刻彩繪技藝。藝成后的30年代初,諸葛勛被利用公司聘為技工,在壺盆上陶刻,經過對大量的日用陶器的陶刻,他練就了一手過硬的快刻技藝。到30年代的中后期,諸葛勛開始在高檔紫砂器上陶刻裝飾,落款為友石、云石、臥龍。抗戰后,諸葛勛為生活所迫走街串巷,在一些農家的紫砂器上進行陶刻。建國后,他參加了合作社,除繼續陶刻外,還對陶刻班藝徒進行指導,直至1957年去世,享年60歲。其傳器有獅球壺、洋桶壺、花瓶、帽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