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大師是紫砂界公認的一代宗師、壺藝泰斗,為紫砂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用畢生的精力對數百年的紫砂藝術發展史進行梳理,是當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品讓世人充分領略了紫砂之精神、氣質、神韻,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峰。已故著名藝術大師亞明先生在世時曾經有評:“紫砂自明正德至今500余年,高手不過十余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P>
顧景舟大師的作品隨著藝術品市場的興盛,從上世紀 80年代起,就一直引領著紫砂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顧景舟大師就創下了單件作品過百萬元人民幣的紀錄,而當時美術界繪畫作品的市場定位也只有吳冠中、陳逸飛、范曾等領軍人物的作品才有可能達到。
近兩年來,顧景舟大師作品的市場成交屢創新高,2009年秋拍時“提壁茶具”創了300多萬元人民幣的市場紀錄,“咖啡具”也以200多萬元成交。今年春拍中顧景舟大師與吳湖帆合作的 “相明石瓢壺”一舉創出了1232萬元的成交紀錄,成為宜興歷史上繼徐悲鴻、吳冠中兩位大師的作品后又一過千萬的藝術品,為紫砂藝術品的價值認識樹立了全新的標桿,藝術界、收藏界也因此對紫砂藝術的內在價值和市場空間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顧景舟的“上新橋壺”也以448萬元成交。粗略統計,今年春拍中僅嘉德和保利兩家的顧景舟作品成交總額就約達3400萬元,這也是市場用自身的語言對壺藝泰斗顧景舟一生的藝術成就給予了總結。
以泰斗顧景舟的藝術成就以及在紫砂藝術界的歷史地位,相信顧景舟大師的作品今后依然會繼續成為紫砂藝術品收藏家們爭相追逐的珍品,并繼續成為認識和拓展紫砂藝術品內在價值或市場價格的標桿!
顧景舟(1915年-1996年)
原名景州,早年曾用藝名“武陵逸人”、“瘦萍”等,晚年愛用“老萍”。宜興川埠上袁村人。少時就讀于蜀山東坡書院,成年后隨祖母邵氏制坯,因天資出眾,亦受益于家中制壺客師的傳授,20歲左右即躋身于壺藝好手行列。上世紀30 年代后期應邀至上海仿制古壺,每遇歷代名作,反復揣摩,悉心研究,技藝更精。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1959年被任命為宜興紫砂廠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和技術股副股長,1982年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1988年4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紫砂歷史上首位獲得此殊榮的紫砂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