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心(1904-1986),原名開張、凱長,宜興紫砂名藝人,花貨巨匠,一代宗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長。生于宜興蜀山,14歲拜汪生義為師學藝,31年受聘于宜興陶瓷職業學校任技師、工場教員,作品“云龍鼎”獲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特級優獎”。54年受命組建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為宜興紫砂工藝廠創始人之一。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先后授藝帶徒數十人,名藝人有汪寅仙、李碧芳、潘春芳、許成權、范洪泉、謝曼倫、曹婉芬、王小龍、高麗君、史志鵬、倪順生、李芹仙等,57年參加全國民間藝人代表大會,六十至七十年代設計新品達數百種,分別為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
朱可心是現代紫砂史上德藝雙馨的杰出人物,是大家公認的紫砂花貨一代宗師。他從藝七十余年,刻苦鉆研,全面繼承和發揚紫砂傳統技藝,創作了數以百計的紫砂經典作品。朱可心善于從自然界中吸取靈感,作品變化法度合宜、疏繁得體、生意盎然。他的流世佳品《報春壺》、《三友壺》、《彩蝶壺》等至今暢銷不衰。朱可心是近代紫砂歷史最重要的一位人物,獲得多項第一。
第一個奪取了國際大獎:1932年朱可心作品《云龍鼎》獲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特級優獎”。第一個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3年“全國美術工藝觀摩大會上獲得國內大獎。朱可心是第一個進入高等美術院校進修的紫砂藝人。1954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民間美術工藝研究班”,系統學習了有關工藝美術理論。第一個參與企業管理。1954年合作化后,即擔任副主任負責技術管理。第一個開發設計了一種造型多種裝飾的系列產品,滿足了人們的需要。
朱可心大師受人敬仰的還有他的一生清風,淡薄名利。即使是到了晚年,依然清貧甘苦、勤儉樸實、不受利誘 、保持晚節。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紫砂藝術品首先在港臺地區受到青睞。朱可心作為當代制壺巨匠、花貨素飾器一代宗師,自然也成了港臺紫砂市場中令人注目的追逐對象。朱可心大師本來對自己的作品就極為嚴謹,早先的作品也已基本捐獻給了博物館。加上由于身體的原因,已到晚年的他就更少有作品流到市場。一些商人為了漁利,百般糾纏,欲用朱可心大師的印章制假,而他秉持磊落的品行不為金錢而折腰,到自己已無力做壺時讓家人當面將印章全部銷毀。這在紫砂市場中假冒、代工等現象時有耳聞的當今社會是尤為值得人們敬仰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