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雄霸天下》現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已經在紫砂藝術之路上走過了30多年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憑著一顆熱愛紫砂的虔誠之心,在紫砂路上留下了屬于他自己的一串足跡:拜紫砂名家李碧芳為師學習制壺技藝,作為技術骨干下鄉進行制壺技藝輔導,前往延安創辦“延安新華紫砂陶瓷廠”,擔任宜興紫砂工藝廠生產技術科長,創辦“潤陶苑”陶藝工作室,“二泉壺”、“浪擊壺”等多件作品在各類陶藝評比中獲獎……最近,張順法把自己多年的作品結集成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欣然為他題詞:藝承古意,文傳今情。這簡短的八個字,表達了一位紫砂大師對他的贊賞。

圖2.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二泉》現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張順法于1957年7月出生在丁蜀,雖然他的祖上沒有名聲顯赫的制壺大家,但他的爺爺和父親都以陶為業,他是在一個制陶家庭里長大的,從小就接受著陶藝的熏陶。19歲那年,他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與吳鳴、葛陶中、胡永成、高湘君等人一起拜紫砂名家李碧芳為師,踏上了他所熱愛的紫砂藝術之路。學藝3年,他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學藝3年,他不僅掌握了制壺的基本技法,而且初步窺見了壺藝的博大精深。當學藝3年滿師時,他心里最想對自己說的一句話是:藝無止境,自己要想在紫砂之路上留下足跡,就必須永無止境地追求和努力。
張順法在紫砂路上撒下的第一片足跡,就是他學藝3年后,被廠里作為年輕的技術骨干,派往農村輔導紫砂壺制作。那時,風華正茂的他奔走在大浦、張澤、新莊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輔導之中。整整3年,他把人生中的一段青春時光留在了農村。在這3年里,他先后培養藝徒200多人,滿載而歸。
1992年,張順法在紫砂之路上又迎來了一件大事:他作為宜興扶持革命老區延安的成員之一,前往延安創辦“延安新華紫砂陶瓷廠”。帶著這一重任,張順法與一起去扶貧的同志在延安僅用3個月時間,就把紫砂陶瓷廠辦起來了,并且成功舉辦了“延安紫砂之星藝術展”,有力地推動了延安的紫砂藝術創作。為此,他被延安市聘為“榮譽市民”,并被延安市聘為終身的紫砂“技術顧問”。
在壺藝創作上,張順法佳作頻現,也不斷收獲著豐碩的成果。他認為,作為一名紫砂藝人,要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紫砂里,或是成為紫砂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就必須靠作品說話。沒有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作品,即使紅極一時,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上世紀90年代,當他的紫砂壺在港臺地區深受壺藝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時,他不僅沒有自我陶醉,相反時時提醒自己:做好每一把壺,不斷求精求進,讓每一件作品對得起收藏的人,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為此,他一劍磨礪30年,不僅制壺技藝精湛,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壺藝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