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琉璃廠一直往西,穿越縱橫如阡陌的街巷和大大小小鱗次櫛比老舊古董店的嘈雜,中國紫砂藝術館安靜地立在街的盡頭,與它對視的一瞬,所有塵世的繁華都隱入了身后的古巷。中國紫砂藝術館的館長趙炎執著地認定,這絕對是一種“曲徑通幽”的境界。
趙炎的身份很多,這些身份來頭還都不小:北京紫砂藝術館館長、紫泥公社創辦人、紫砂收藏家、鑒賞家;《印象·中國》、《中國文化遺產年鑒》、《紫泥公社》編委主任……但最打動記者的身份,叫“過客”。不知是什么機緣所致,那天的談話會從“過客”開始,但趙炎的原話還記得清清楚楚:“藝術品的生命是無限的,人的生命相對于它來說,太短暫了,短暫到只能用‘過客’形容。”有一絲凄美,半縷無奈,但更多的是執著——縱然只能是過客,但仍然要把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熱愛傾注于你。也正是因為多了這一份缺憾,趙炎對紫砂的感情,反而比別人更豐滿,更完美,更純粹。
熱愛融入血液
重新起程尋夢
凡事講緣分,這是趙炎所深信不疑的。在他看來,他與紫砂的淵源從落地的那一刻就有了,沒準兒還更早。因為紫砂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集大成者,詩書畫印都可以通過紫砂體現——紫砂這種獨有的包容性,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容的美德。而這一美德恰恰是趙炎最為推崇的。也許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這種滲入血液的熱愛,趙炎才會在貿易領域摸爬滾打那么多年后,繞了一個好大好大的圈子,又回到夢開始的地方,重新起程。
2000年的時候,趙炎開始著手把紫砂的這個夢變為現實。從最初一個單純的狂愛者,到對紫砂歷史脈絡的梳理,紫砂文化的探究,泥料特性的研究與考察,成形技巧的了解與掌握,到最終成為紫砂的“藍顏知己”,這一蛻變過程,遠非“辛苦”二字能夠道盡個中艱辛。與宜興工藝大師們聊紫砂聊到“茶醉”,雪地開車千里送壺坯,五過春節不回家……這些過往,當趙炎現在已經成為紫砂藝術館館長后,被人屢屢傳為“佳話”,但這佳話的背后,是實實在在的不易。
那個時候,紫砂藝術館正在籌備當中,趙炎每年都要去宜興與工藝美術大師們見面溝通。平日里大師們到處奔忙,春節的時候大家都回家與家人團聚,趙炎就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見大師一面并不容易,為了節約寶貴的時間,他常常是一天見好多個大師連軸轉,最極端的那天,他見了10位大師,沒顧上吃一頓飯,只是以茶果腹。到了黃昏的時候,他“茶醉”了——犯暈。
除夕的晚上,丁蜀鎮的鞭炮聲在每個街巷回蕩,趙炎獨自一個人在住處思考紫砂藝術館的籌備細節。不是沒有人邀請他去共同守歲,但他不愿意打擾別人的團圓時刻。一連五年都是這樣,妻子嗔怪地說他:“你干脆去和紫砂過日子好了。”嗔怪歸嗔怪,妻子還是給予了趙炎莫大的支持。
弘揚傳統文化
倡導中式生活
喜歡紫砂的人,把紫砂當成藝術,當成生命,融入血液。
2009年6月,貫穿著趙炎“繼承傳統文化,倡導中式生活”理念的中國紫砂藝術館正式開館。這是一個有著非常純粹的江南風韻的建筑,于無聲中氤氳著紫砂的沉靜意韻。這個人家還是個有文化修養的“大戶人家”。門楣匾額上書“宜景宜人”,對于“宜景宜人”,趙炎有兩個解釋:宜,宜興,陶都的第一個字;景,是中國瓷都景德鎮;宜人,作藝人講;第二層釋義是老莊的思想,和諧的理念——適宜環境,適宜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我們卻認為,它最少還應該有兩層含義:其一,體現了紫砂的包容性。大自然的光花筋囊、山水花鳥、人世間的富貴平安、喜怒哀樂都可入壺,此謂宜景宜人;其二,作為一種品茶必不可少的器具,它既營造了融于茶文化的獨有氛圍,也給飲茶人以平心靜氣的心態,又可謂宜景宜人。
藝術館里品茗
宜景宜人宜情
北京紫砂藝術館里,白色和灰色正是江南的格調,雅士的品位。這里不僅是文人墨客可以作畫、吟詩、品茶的場所,也是一個紫砂的寶庫。100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上至明清時期的老壺,下至民國七大老藝人、當代大師的經典作品,趙炎都有收藏,整個藝術館的藏壺達到了1000多件。
為了給大家打造更具有實用性的平臺,紫砂藝術館每月都會固定舉辦1-2期講座,邀請著名紫砂人與壺友互動交流;還不定期地舉辦獨具特色的活動,如北京十大茗壺評比,賽壺、品茶活動;策劃組織了“中國當代紫砂大師藝術作品展”、“丹青妙手繪紫砂”、“北京紫砂藝術節”等系列活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道洪對趙炎說:“凡是有益于紫砂文化發展的事情,我都支持。”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則說,“在紫砂脈絡的整理、紫砂文化的弘揚方面,趙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中國紫砂藝術館地下一層的陳列室,有一幅趙炎的畫像,神態很好。感覺無論是畫像還是照片,他總有一種隱隱約約寂寞的神態,是因為自己“過客”的身份落落寡歡嗎?也許吧,他常把紫砂比做情人,哪一個戀愛中的人不孤獨呢?
告別的時候,天色已晚,他打起行囊奔赴青島,奔赴“印象·中國”,那是他的另一個,也是更大的一個夢,我們相信他會把它變成現實。因為,即使他對于紫砂、對于藝術是個“過客”,也一定是個氣場非常強大的“過客”。突然想到,其實,“過客”正是在不斷尋夢的過程中,實現了一種永恒,完成了角色的對換。
祝“過客”尋夢成功。
商報記者 原琳 米麗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