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傳至今。自明代中期以后,紫砂壺逐漸形成了集造型、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雕塑于一體的紫砂藝術。一把好壺都有大師們傳達一種美的藝術語言,使人回味無窮。紫砂壺為達官貴人把玩收藏,逐漸成為民間收藏的大項,其收藏投資雖然只有600多年的歷史,其收藏藝術卻博大精深。
收藏:一種博大的藝術
壺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結晶,一把紫砂壺從壺身表面的詩、書、畫,到壺底、壺把和壺蓋的篆刻,以至整把壺的形、神、氣、韻都無不體現著傳統藝術的審美。紫砂壺質地古樸純厚,不媚不俗,與文人氣質十分相近。
文人玩壺,視為“雅趣”,參與其事,成為“風雅之舉”。奧玄寶《名壺圖錄》對紫砂壺的評價為: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俗如衲子。
紫砂壺的收藏方法多種多樣。紫砂泥分紅泥(朱砂泥)、紫泥和團山泥三種,燒制時溫度稍有高低,產品就會呈現出紫銅、葵黃、墨綠、鐵青、棕黑、朱砂黃、海棠紅等各種顏色。
從造型上來看更是千姿百態。收藏和欣賞紫砂壺需要許多方面的知識,尤其需要增加壺本身之外的藝術修養,認準大師名壺。
投資:一個黃金的時期
20世紀70年代,紫砂壺的投資價值曾經受到市場人士的青睞,到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紫砂壺價格暴漲,出現大量仿制品,形成魚目混珠、贗品橫行的混亂局面。近年來紫砂壺投資開始升溫。不過收藏專家指出,當前紫砂壺總體價格仍偏低。傳統紫砂壺的價位只有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高價位的30%到45%左右,許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壺的身價也不及高峰時期的1/10。
從投資角度看,有專家認為一般由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級別藝人純手工制作,品質優良,工藝規范,只要細心尋覓,可能會在不經意之間收集到精品。從價位看,萬元左右的紫砂壺,更具有收藏價值和增值空間,太貴的怕把握不準,萬元被一直認為是黃金價位。
另外,收藏紫砂壺的時候了解制作茶壺的工藝美術師非常重要。如果一個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成長為國家級別的工藝師,他的紫砂壺作品一樣會價值倍增,收藏投資潛力都很大。可用可藏,可賞可玩,妙趣橫生。(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