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板拿出三把在記者看來“一模一樣”的紫砂壺說:“這三把壺,一把比一把加一個零。”他說,沒有一定眼力和“修為”,要想判斷一把紫砂壺的價值真的非常困難。
“第一把壺是甲泥(做花盆、水缸的材料,但化學成分與紫砂泥非常接近)做的,只是在外層涂上一層紫砂;第二把壺用料不錯,但是模具批量生產的;第三把壺則是宜興著名紫砂師傅純手工制作的,用時幾個月才能做好。”馬老板說。
據朱敏怡介紹,一把紫砂壺的價值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用料優劣、工藝水平高低以及是否出自名家之手等等。“目前整個紫砂產業良莠不齊,也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導致消費者在購買時顧慮重重,極大地阻礙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雖然目前紫砂市場異常火爆,價格也連年飛漲,但是整個紫砂產業卻隱藏著不少問題。“目前紫砂行業中的絕大多數企業還都是小作坊式的模式,能夠形成規模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的非常少,這與這個產業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是非常不協調的。”朱敏怡說。
2010年,百越文化成為上海世博會特許生產商和特許零售商。在設計制造“世博壺”的過程中,朱敏怡非常強調標準化的重要性。
“一個產業要想可持續地發展下去,不能靠炒作和講故事,要有可信賴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朱敏怡說,“這條路肯定很難走,但是一定要走。因為只有標準化才能產業化、國際化,才能讓更多的人接觸和接受紫砂。” “大長今”式營銷
“我不敢說自己是文化人,但我也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算是個"文化商人"吧。”朱敏怡這樣給自己定位。
2003年,她創立了百越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也是在那一年,她開始與紫砂結緣。
“百越投拍了國內第一部全面展示中國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的電視劇《紫玉金砂》,作為央視年度大戲播出后受到眾多紫砂迷的熱捧,也使得很多過去并不了解紫砂的人,通過電視劇這種雅俗共賞的方式了解和認識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的紫砂文化。”她說。
但是,作為《紫玉金砂》制片人,也是主演之一的朱敏怡,還在這部電視劇背后蘊藏著自己龐大的商業計劃。“我拍《紫玉金砂》是受到大長今的啟發,就像很多人通過大長今重新認識了韓國飲食文化一樣,我希望大家通過這部劇重新認識中國紫砂文化,進而推動整個紫砂市場和紫砂產業的發展。”她說。
“我覺得紫砂不僅僅是中國傳統的收藏品,我希望把它定位為中國的民族奢侈品。”朱敏怡表示,“張藝謀在奧運會開幕式上,用最現代的表現方式和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展現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我們就要用這種方式去做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