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吉慶有余壺
紫砂壺自明末以來,宜興紫砂陶受到了宮廷的重視與親睞,開始作為貢品進入宮廷。“宮廷紫砂”這個名詞,最先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提出,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檔而又精美的紫砂器。其來源有兩種渠道,一是由宮廷造辦處出樣在宜興定制;二是由宜興地方官員向宮廷進獻。至清代宣統年止,大量精品紫砂器被宮廷收藏使用。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1949年以前的老紫砂壺,以及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80年代以前新收的紫砂器,共計400余件。雖然整體數量不是很多,但品類齊全,有各式茶具,餐具,文房用具,雅玩等,另有成套的祭器,魚缸花盆,動物雕塑,仿生果品等。在數量上以紫砂壺最多,有圓壺,扁圓壺,掇球壺,包袱壺,龍鳳壺,提梁壺,包漆壺,僧帽壺,六方壺,扁方壺,方斗壺,筒式壺,菊瓣壺,白果壺,竹節壺,梅花壺,延年壺,溫酒壺等。僅次于紫砂壺的是陳設文房用品;盤,碗等實用紫砂器據數量較少。
這些藏品中,絕大部分是清代制品,極少是明末制品,還有一部分民國初年的制品,名家款識有時大彬,相圣思,惠孟臣,陳鳴遠,陳殷唐,陳勝恩,楊彭年,陳曼生,邵友蘭,邵玉唐,王南林,楊夢臣,朱石梅,黃玉麟,華鳳翔,裴石民等。
宮廷藏品其中最為顯眼的是明代時大彬款的紫砂雕漆四方壺。此壺以紫砂為胎,后來經過宮廷名匠的工藝技術加工,通體髹十幾層紅漆,四面開光,雕刻不同的錦地花紋,正面飾松蔭品茶圖,背面是高士對談圖,嘴與把均裝飾有飛鶴流云紋樣。工藝之精湛,氣質之脫俗,無人能及,顯然是高出社會一般文人的名貴用器。據故宮博物院古陶研究中心王健華研究員介紹,它是全世界僅存的傳世珍寶。
2010年在沈陽舉辦的“紫砂名品、珍貴茗茶”紫砂拍賣會中,一款名為“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吉慶有余壺”的拍品,底價為33萬元。經過多輪競拍,這款紫砂壺最終以155萬元的價格成交。可見故宮藏品之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