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千姿百態的紫砂壺,它們泥質不同,色彩豐富,造型千變萬化,大小有別,工藝水平迥異,最重要的是價格懸殊,有贗品有真品:面對著這一切,喜愛紫砂壺,尤其是初涉紫砂的愛好者,應該怎樣來選購茶壺,確是個需要研究的課題。
如果老在理論上講,往往會使人越弄越糊涂,因此不妨從實際出發由淺入深地談談個人的一些思考。
買壺者通常有幾種出發點:一是由茶道出發,從喝茶里引發出對茶壺的興趣;二是被紫砂壺造型藝術感染而買壺收藏陳列欣賞;三是看到紫砂工藝品在藝術品市場上有升值的空間,而買壺作為投資的;四是用作禮品贈送的,等等。無論如何,紫砂愛好者都應該根據自身的出發點,個性及喜好,更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來選壺買壺。
凡第一種出發點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泡茶的具體要求,就容量、泡茶時的功能效果,以及自己的的欣賞口味來選擇,至于壺藝的等級,則可以因人而異。第二種屬于收藏審美,則須知紫砂陶是世界上造型最豐富的工藝品之一,大約有幾千種之多,加上同一品種的裝飾、泥色、大小變化,其區別則更多,而且同種造型制作水平的高低,產生的工藝審美效果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在你定位審美標準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的收藏能力。第三種作為投資者,則既要有經濟頭腦,考慮做成多大局面,更重要的是要練就一副“火眼金睛”,識貨、懂貨、懂行情,以及受禮者的喜好,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選購。
紫砂茶壺是既有實用價值,又充滿文化韻味的工藝品,它從實用到藝術之間的各個檔次特別大。每個人在面對紫砂壺時,或因實用需要的不同,或因形象結構、文化節內涵等審美差異而表現出不盡相同甚至迥異的興趣來。有人愛簡練,有人偏繁復,有人求拙術,有人喜精巧,有人喜歡古典美傳神,有人追求現代意識,如同欣賞音樂、美術一樣,完全因人而異。紫砂茶壺在沏茶、泡茶的實用性上,與銅壺、瓷壺、瓦壺、不銹鋼壺等器皿相比,明顯具有更優良的物理性能,“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平民百姓了解這一點,對紫砂壺也情有獨鐘,他們選擇紫砂壺往往首先著眼于壺的容量大小和功能實用性上,對藝術造型及文化內涵的考慮,則退居其次,甚至不多推究,這與文化人、茶壺愛好者、收藏家的著眼點,有著迥異的標準。
哪怕是最基本的標準,即在功能標準上,制作技藝水平、泥色的選配,甚至所選擇的壺體的容量、壺嘴的出水、壺把的端手等等,也會因飲茶習俗不同而見仁見智。在這個標準上,茶壺愛好者的文化程度、藝術修養,與紫砂壺鑒賞有著相當重要的關聯,也因各自的眼光不同而產生各不相同的心理效應,表現出各自的偏好來。
這正應了一句俗話: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需要提醒的是,當你面對一件紫砂壺時,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認識去取舍,而不應順從廣告宣傳和人為的炒作之風。這樣的選擇,也是理性的選擇,是審美自主的表達和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