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古玩、字畫、錢幣、郵票,以致紫砂、奇石、美硯,收藏門類繁多,收藏行家云集。他們或收藏、或投資,在他們各自的收藏故事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關于收藏的感悟,關于投資的啟示。本期將向您講述幾位投資收藏者的收藏故事或投資感悟,讓您領略近些年紫砂等的升值空間和速度。或許,您也能找出“量力投資,以小博大”的門道來——
收藏重精品 當代大師制壺升值空間廣闊
論收藏,名家制作的紫砂壺應是首選。作為一種絕技,紫砂壺除了講究泥質、工藝獨特和裝飾方式外,制作水平是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從偏重收藏的角度來說,在經濟實力允許的條件下,投資者應該首選有良好背景、傳承有序的紫砂壺名家之作。
紫砂壺的造型各有千秋,藝術水準的高低卻是衡量市場價格的重要標準。尤其是一些與書畫和雕刻大家合作,在紫砂壺上雕刻或描繪出各種圖案及文字,是紫砂壺精美絕倫藝術價值的體現。
投資紫砂壺需要根據工藝特點、藝術價值、名人效應和流行趨勢等進行綜合考慮,優中選佳不僅是集藏的真諦,也是市場投資最基本的著眼點。
投資感悟:紫砂無論從收藏角度,還是投資升值角度,潛力和價值都越來越明顯。工薪階層也具備購買紫砂的能力,紫砂仍有較大的升值潛力有待挖掘。
物有所用是根本 初學者要多學多看
收藏和把玩紫砂壺,可以陶冶情操、修養心性。將收藏和喜愛作為根本目的,投資和收藏紫砂壺與投資其他理財產品或藏品有所不同,那就是應該本著物有所用的原則。
紫砂壺越養越有靈氣,養過的壺都會更潤。如果花費很多錢購買了名壺,束之高閣棄之不用,那么收藏紫砂的魅力也就大減了。
收藏紫砂壺的最基本要能保證保值。因此,初學紫砂壺收藏的人,要多讀相關知識的書籍,多看展覽,多和別人交流,多了解市場行情。
投資感悟: 成就紫砂擁有收藏和投資兩種價值的三個關鍵因素是泥料稀缺性、工藝獨特型和文化內涵性。
投資紫砂 量力而行以小搏大
上世紀80年代,一位紫砂制作者的作品,每把僅需百元左右,但隨著這個制作者成為高級工藝師后,其制作的壺上漲達萬元左右。一般情況下,紫砂壺根據其制作者的身份——助理工藝師、工藝師、高級工藝師甚至國家級大師,紫砂壺的價格從數十元、數百元至數十萬元不等。所以普通市民投資收藏紫砂壺要量力而行,工薪階層可以選擇助理工藝師和工藝師的作品,以小博大。
投資紫砂壺,無論是看中制作者,還是藝術價值,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有眼光。已故泰斗顧景舟的茶壺,早期才380元一把,現在已經近百萬元了,而其與韓美林合作的“提梁盤壺”以1150萬元的價格摘得近現代及當代紫砂桂冠。作為大多數普通收藏者,關注中青年工藝師的作品。這些技師的價格多在1萬元上下,又屬于新實力派,潛力巨大。
收藏故事
魏俊恒的老師,是個骨灰級的收藏愛好者。1972年在天津的一家國營商店花53.12元購買了一把朱可心大師的紫砂壺。2010年,有人出100萬元收購此壺,被拒絕,現收于自家床下。老師可謂是一個看收藏重于投資的人,不過,即便把通貨膨脹考慮進去,從其30年間的一萬八千多倍的漲幅空間來看,只要收藏的作品恰當,升值潛力無限。試想有哪一種理財產品能讓投資者三十年升值近2萬倍呢?
一直以為收藏就是收藏。收藏愛好者也好,收藏家也好,都是或有知識、或經濟實力雄厚、或是興趣雅好的所在。“高雅”的超凡脫俗。所以,即便是被拍賣出上億元的字畫,也僅是藝術品的一個藝術價值體現而已,與錢無關。
而幾天下來的采訪,才更加感受到所謂“藝術”更需要與“投資”精神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名收藏者;所謂的“投資”更需要提升“藝術”品位,才能真正享受到藝術品升值的魅力。
一位收藏家這樣說過:“一個有責任感的收藏家不應該只是純粹的投資者,更不應該是一個投機者。”
誠然,提升到收藏這個層次,不僅需要有知識、有思想,還要有精神、有勇氣、有持之以恒的付出與堅持,這一切的基礎則是“相應的經濟實力”。收藏的前提是有錢,賺了錢才能更好地收藏,要達到支持收藏的后盾足夠堅實,“賺錢”不容回避,也無需回避。對于收藏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老百姓。
盛世收藏,收藏早已不是只有文人雅士或者有錢人的專利。很多藝術價值很高,升值潛力巨大的藝術品價格普通老百姓都能接受。一些擁有大量精品收藏的人,曾經是工人、教師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市民。
幾千元的紫砂壺、幾百元的核桃、幾十元的葫蘆……玉石翡翠、異石根雕、蘇繡、字畫……成長中的藝術家、名成高就的大師……只要你起始于喜愛,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為一個藝術品投資者,跑贏CPI。原本只屬于小部分人的興趣愛好,成為走向大眾的熱門話題。
1980年的2角錢硬幣最高市場價達到近2萬元,誰當時存錢罐里無意中留下的那兩角錢可就在30年里翻了二十萬倍了。一把2004年不到4000元買的紫砂壺,當年的普通技師成為國家級技師,當年的精品壺到現在也賣價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升值也超過幾十倍。
這些例子不是必然的,卻也絕非偶然的。
藝術品投資具有其它的理財投資無法比擬的升值潛力和空間。然而,成功藝術品投資卻與其它投資有著更大的區別:它本身是非常“吃功夫”的事情,一定要緣于喜愛,終極目的是“收藏”而非“投資”。否則,純粹的抱著投資甚至投機的念頭,頭腦一熱認為跟在別人后面就能賺大錢,用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想在收藏上賺大錢,很容易跌落到巨大的風險中去,甚至把本錢都賠進去。
還是接著最初的話題,一個有些閑錢和閑空的普通市民,培養點兒高雅的興趣,這個興趣還充滿了隨時可能升值的機遇,何樂而不為呢?
雅與俗,總是共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