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刻裝飾俗稱“刻字”、“雕刻”,藝人們用鋒利的小鋼刀在泥胚上雕刻文字和圖形,然后裝套進窯燒成,它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于壺藝之中,是紫砂裝飾的主要手段。
紫砂陶刻的技法,可分為“刻底子”和“空刻”兩種。刻底子,是先用毛筆在胚體上書畫,定稿后用陶刻刀依照墨跡篆刻。空刻,是指以刀直接在胚體上篆刻。紫砂陶刻的表現形式,除陰刻外,還有陽刻、啄沙地等。
不上色的陶刻叫清刻,刻后著顏色的叫著色刻。泥未干時稱濕刻,泥胚干后稱干刻。書畫墨跡和篆刻可以一人完成,更多分別為不同的人完成,陶上就有某某畫某某刻的銘款,行內有上手、下手之分。
1958年后,用油印法將畫稿印在胚上,然后篆刻,稱印刻。一件書畫稿可印制數件,乃至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