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周德田收藏紫砂壺近20年,他建議普通收藏者不要奔名頭而收藏,而可以三個標準對作者進行選擇:一是具備中級職稱,二是工藝水平高,三是價格不要高于20000元。
據廣州日報4月7日報道,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周德田收藏紫砂壺近20年,經歷了從初級收藏者到高級收藏者的每一個階段。他認為市場上有太多誤導的信息,令收藏者無所適從。他建議普通收藏者不要奔名頭而收藏,可以關注當代中級職稱中工藝好的作者,收藏價格2000元左右的紫砂壺。
民國以前的壺砂質最好
在20年前,周德田開始對紫砂壺感興趣。一開始他在琉璃廠看到了一把老壺,從600元的開價砍到180元;雖然當時的月工資不過幾十元,但他還是一口氣買下。可是,一位臺灣商人看了一眼就說“基本不對”。原來,這把“老壺”連壺蓋底部都積滿茶垢,但只有喝慣茶的人才知道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可判斷其為做舊。
雖然吃了一塹,周德田卻反而被挑起收藏紫砂壺的興趣。于是,他開始沖著名家的名頭進行收藏。然而,當投入大量資金在名家作品后,他才逐漸體會到,職稱與作品水平不一定符合。
20年的收藏令周德田看到了紫砂壺市場的虛虛實實,也看懂了很多陷阱。其一,目前市場上炒作成分太大,一部分號稱賣出天價的新壺并未有歷史價值,只靠做秀,名不符實;其二,拍賣會上的老壺以假為多,市場中又缺乏可信的權威鑒定者,導致收藏者不敢輕易下手,老壺的成交不如新壺;其三,近幾年市場中流行藝人做壺、畫家加畫、雕刻家加雕刻,一把紫砂壺通常集多人之力,周德田認為作者應該集多種工藝于一體,隨意附加不能使壺、藝相融。
雖然近幾年行內傳言“再過200年也挖不盡宜興的紫砂”,但周德田認為“此砂已不是彼砂”;民國以前的壺藝未必最佳,但砂質最好,因此他相信當時制作的紫砂壺具備更高的收藏價值。
周德田也認為當代中青年藝人中有一些功底不錯、缺乏包裝的能人,相對來說其作品更具備收藏價值。他建議普通收藏者可以三個標準對作者進行選擇:一是具備中級職稱,二是工藝水平高,三是價格不要高于2,000元。
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民國紫砂壺價格起價萬元
報上刊登《抹鞋油造出古董紫砂壺》一文后,記者便陸續接到讀者咨詢電話,詢問紫砂壺鑒別問題,還有讀者表示自己家中有紫砂壺,但是卻不知如何養壺,針對讀者提問,記者再次請教專家一一作答。
一位陳姓讀者說,他家中有一把很小的紫砂壺,一只手掌便可將其包起,他只知道該壺是祖上傳下來的,從有記憶時起就見曾祖父、祖父、父親用其泡茶喝,壺上有印章,但是此壺究竟什么來歷,是哪朝制品,卻一無所知。
陳先生看到本報昨天的報道,又聽說紫砂壺近年來價格猛升,所以特地想問個清楚。
據行家介紹,從四代人使用上推算,陳先生的茶壺至少是民國時期產物,如今民國時期的壺,哪怕是最普通的,價格至少也在萬元以上。如果此壺工藝精良、保養得當,有更悠久的歷史,甚至出自名家之手,那么價格會更高。張經理建議陳先生將壺拿到權威專家處鑒別一下。
另外,對于讀者詢問如何養壺,張經理表示,“養壺”是個大學問,很有講究。
一般來說,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壺之前都要首先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凈。紫砂壺最忌油污,沾上后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其次,養壺自然要泡茶,泡茶次數越多,茶葉越好,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后,土胚能潤澤如玉。最后,養壺不能一直讓壺被茶水浸泡。勤泡一段時間后,要讓茶壺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干燥,再使用時才能更吸收,而且泡完茶的壺一定要清理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