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古齋/復興窯(1905年-1930年)
藝古齋的創(chuàng)辦者為趙松亭,于1905年創(chuàng)立藝古齋。趙松亭既是一位著名的紫砂藝人,又是善于經(jīng)營的實業(yè)家,他廣攬知名陶人,制作朱泥小壺、獨鈕洋桶壺出口南洋,深受泰國人士歡迎。藝古齋以仿古為特點,主要是為應當時上海熱心收藏的文人墨客好古之風,其所謂的仿古,實際是在仿古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新的設想。藝古齋的砂壺多款,且大都由其以東溪款鐫刻銘文。民國十四年(1925)。他與兒子趙乾泰重建川埠燒紫砂的龍窯復興窯,專門燒造署“貢局”印款的朱泥水平壺,被稱作“貢壺”,另生產(chǎn)獨紐洋桶壺,表面磨砂拋光,或用箔片包口沿、蓋,專門出口暹邏(泰國),享有盛譽。
著名制陶師有程壽珍、儲銘、潘德根。所用商號印記有藝古齋、貢局、龍鳳圖、雍正三年乙巳孟臣、孟臣、水平、君德等等,均為趙松亭親制、定制、監(jiān)制的仿古、貢壺系列印款。

藝古齋款 壽桃壺,其壺式古樸奇拙,蓋內(nèi)鈐“壽珍”印記,底鈐“藝古齋”印款,壺身銘刻:“飲之益壽更延年,東溪。”



藝古齋款 匏瓜壺

(復興窯)貢局款 朱泥三足水平壺,蓋沿刻款“貢局”。此種容量小、宜泡養(yǎng)、宜觀賞的朱泥小品在粵中盛行,朱泥色澤紅潤,包漿溫潤敦仆,美感十足做工精巧,泥質(zhì)細膩者,實讓人愛不釋手。

(復興窯)貢局款 水平壺
朱泥材質(zhì)細膩,水平壺式,容量稍大,胎薄工精。蓋墻上有楷書“老貢局”刻字,“貢局”是清末外銷泰國的宜興紫砂壺上常見款識。晚清外銷泰國的壺式基本為光素簡潔造形,然而做工精巧,比例得當,大多數(shù)出自當時優(yōu)秀紫砂藝人制作,是宜陶又一珍品。受潮汕功夫茶的影響,朱泥小壺在南洋新、馬、泰盛行。史載,光緒年,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在宜興訂制了一批紫砂壺,壺底印有泰文“拉瑪五世”印記或楷書“貢局”等字款,壺蓋和壺柄偶有陶工名款。這批精致的砂壺除泰國宮廷和皇族自用外,拉瑪五世國王亦贈于泰國一家皇家寺廟使用,訂數(shù)不多,頗為珍貴。

(復興窯)貢局款 青灰砂磨光三足小壺
此壺以青灰砂制成,胎薄工細,壺流、壺蓋口沿、壺鈕、壺把及三圓珠細足,都刻意制作細巧,以凸顯壺身的張力和飽滿。蓋墻上有楷書“貢局”刻字。這類砂壺外銷至泰國后,根據(jù)當?shù)厝说膶徝酪馊ぃ┮愿咚降陌偤湍ス猓偸炙嚰毐【桑ス庵凉饪设b人,具有濃的異國情調(diào)。此壺屬外銷泰國的精品小壺,國內(nèi)市場少見,極具收藏價值。



(復興窯)貢局款 提梁壺

(復興窯)貢局款 拋光銅提梁壺
此壺為七孔直流,優(yōu)質(zhì)段泥而制,壺身水磨拋光,壺上為原裝銅提梁。此類作品為清末民國時期銷往國外之物。

(復興窯)貢局 拋光提梁紫砂壺

(復興窯)貢局 水平提梁壺
十九世紀初,宜興朱泥水平壺已外銷南洋諸國,移居南洋的華人亦輸入飲茶文化,尤受泰國富商的鐘愛,與中國經(jīng)貿(mào)來往頻繁。“萬豐”、“錦堂發(fā)記”、“福記”等陶肆名店,均為貢局訂制砂壺,故壺底為商家記號,“貢局”二字在蓋內(nèi)。亦有將朱泥壺給以包金、包銀、包銅,使形色華麗尊貴。典型的泰國鑲包工藝,深受皇家貴族的鐘愛,在泰五世皇宮博物館至今藏有頗多的“貢局”朱泥壺。 (編輯:木木)